老人不覺得熱也會中暑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宣武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 馬麗娜 □ 博士 劉 盼
進入伏天,天氣炎熱、濕度大,老人體溫調節功能減弱,街頭暈倒、買菜中暑等事件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上海瑞金醫院發文表示,熱浪使該院急診搶救室處于滿負荷狀態,僅7月13日一天搶救室已接收了40例緊急送醫的病例,大多為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因此,老人外出應盡量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這段日頭最盛的時段,并做好防曬、多飲水。
各地也有不少老人在家中中暑,若發現或救治不及時,后果可能致命。老人在家還中暑,多因沒有采取降溫措施。不開空調,有的是不舍得,有的是不喜歡,還有的是感覺不到熱。受增齡和疾病的影響,老人體溫調節功能和適應能力下降,皮膚溫度感受器的敏感性下調,對外界溫度、濕度體感變得不明顯,即使外界環境很熱,他們自己卻并不覺得熱。
即便感覺不到熱,長期處于室內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中,老人中暑風險依然會增加。由于口渴等感覺變遲鈍,老人本就難以發現自己的脫水癥狀,更容易進入隱性脫水狀態。當環境溫度過高,體液蒸發加快,此時再不及時補水,就容易出現脫水、體內散熱情況不佳、全身電解質紊亂等情況,發病初期表現為惡心、無力,很容易被認為是“天熱導致的正常情況”不予重視,或因老年人中暑癥狀不典型,被忽視或錯當成其他疾病。發現或處置不及時,會出現心慌、脫水休克、多器官衰竭等危急情況,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老人,救治會變得極為復雜而艱難。
因此,即使老人日常不覺得熱,也應監測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度通風和使用空調等制冷設備。一般情況下,夏季老人家中濕度以30%~50%為宜,在濕度、氣流都正常的情況下,居室適宜溫度在21℃~32℃之間,以24℃~26℃最為理想。但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空調風直吹或溫度調得過低。建議老年人在高溫天氣里適量飲水,不應等到口渴時再喝水。盡量清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的睡眠。
若發現老人出現大量發汗、口渴、四肢無力、疲乏、頭暈眼花、胸口發悶、惡心、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癥狀時,即使體溫正常或較平常略高(一般不超過38℃),提示輕度中暑可能。當老年人體溫升高到38℃~40℃時,出現面色潮紅、皮膚發干發熱、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的癥狀時,提示中度中暑可能。如老人體溫達到40℃以上并伴有上述癥狀,嚴重者可出現暈厥、昏迷、痙攣等情況,提示重度中暑可能,情況危急,需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往醫院治療,否則會危及生命。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