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微創術讓93歲腰突老人重新站起

微創術讓93歲腰突老人重新站起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8-22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從2014年至今,北京友誼醫院唐海團隊已完成BacFuse微創手術700余臺,年紀最大者96歲,最小的18歲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唐  海

  本報記者  高  陽


  你腰疼過嗎?研究發現,大約8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時段會經歷腰痛。據統計,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15.2%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發病率僅次于感冒,且大多數腰突患者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現呈年輕化趨勢發展。很多人認為,腰疼不是病,養著就好,有的甚至在硬板床上一躺一個來月。但實際上,腰疼既有最佳治療時機,也有鮮為人知的新技術,用好了,高齡老人也能重新挺起腰板生活。


  新技術讓老人重新站起來


  今年93歲的吳老太太,大半生都在醫科院某研究所工作,直到84歲才退休。她在街坊鄰居里一直是出了名的老壽星,至今耳不聾眼不花,平時還自己去公園鍛煉,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删驮趲讉€月前,老太太連起身站立都成問題。


  因為長年累月的工作,吳老太太一直患有腰椎病。三年前,她的病情加重了,于是去了家附近的北京友誼醫院診治。她自述腰背部疼痛,步行距離只有200米左右。骨科主任醫師唐海結合癥狀以及影像學檢查,診斷其為腰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后來考慮到吳老太太年事已高,無法承受手術,便遵從家人和吳老太太本人意愿,暫時不住院,采取保守治療。


  回到家后,家人每天按時給老人搽藥、貼膏藥、按摩理療,疼痛暫時得到了緩解??珊镁安婚L,幾個月后,老人的腰椎病又犯了,過去經常吃的止疼藥已經沒了效果,最疼時只能靠家人扶著走幾步,每天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質量大不如前。于是,家人推著輪椅、帶著吳老太太再次找到唐海主任,尋求進一步治療。


  “93歲高齡,這對于任何手術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挑戰。但患者目前生活質量極差,如果不手術治療,將一直痛苦下去。”唐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對于高齡老人的腰椎問題,醫生通常都不會建議手術,首先推薦保守治療,比如用藥、臥床休息、推拿按摩、牽引、佩戴腰圍、打封閉等。但長期靜養可能會躺出其他問題,長期大量吃藥又很可能導致肝腎損傷,甚至神經系統問題。再次看到吳老太太時,唐海的內心很是糾結,但這次,家屬和老人對手術的堅持和篤定讓唐海有了信心。經多學科評估和會診后,唐海最終決定用新的微創手術技術—BacFuse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術為老人進行治療。

影像學檢查提示,吳老太太腰椎管內黃韌帶嚴重肥厚,椎管面積嚴重減少。唐海通過實施BacFuse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術,即在腰麻下行體內棘突間提供持續的內牽引,關節突開窗切除增生的黃韌帶,持續牽拉后縱韌帶、增加椎管面積。手術十分順利,用時一小時,出血量也只有30~40毫升。術后,腰椎管面積較術前明顯增寬,三個月左右,老人就離開了輪椅,自己步行到衛生間、廚房,還能去公園散步,回到老單位轉一轉。


  一個小卡扣,撐開擠壓在一塊的椎體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大多都會表現出腰痛、下肢疼痛和麻木、間歇性跛行、行走困難等,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質量。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其典型癥狀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等腹壓突然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


  “腰椎間盤突出癥已成為困擾現代人的常見病,目前的治療方式存在局限性,并不能解決患者病痛?!碧坪Uf,傳統的中醫治療主要是牽引,朝上下兩個方向牽拉,撐開椎間隙,牽拉后縱韌帶,這樣使椎間盤被回納,不再壓迫脊髓。但牽拉只能解決一時病痛,受自身重力作用,慢慢地椎間盤又會突出,癥狀就又來了。后來,有了椎弓根釘固定術,也就是人們常講的“打釘子”。從后背把椎板和棘突切開,將露出的神經根和脊髓剝到一邊,把突出的椎間盤切除。這種手術會破壞整個骨骼,必須打釘子穩定住局部脊柱結構。因力學強度太硬,易造成臨近腰椎間盤節段出現新問題,即鄰椎病,所以這類手術在國內外越來越少用了。


  目前,國內較為流行的是椎間孔鏡術,經皮進入脊椎后,把神經根剝到一邊,孔鏡從椎間孔進去,再切掉突出的椎間盤。這類手術最大的問題是容易誤傷神經根或脊髓。如果突出的椎間盤沒切凈,在重力作用下極容易再次復發。而且,這類手術對主刀大夫的水平要求很高,學習曲線很長,前50~100臺手術出現損傷風險的可能相對較大。因此,美國人雖然發明了這個技術,但由于美國商業醫保反復理賠成本較高,在2016年已經基本叫停。但在我國,這種技術仍是大多數醫院治療椎間盤突出的首選術式。


  針對上述“困局”,唐海帶領團隊開展了BacFuse棘突間融合撐開固定術治療腰椎病的探索。該技術于2011年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在美國已成功開展數千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也有醫院開展此手術,尚未有不良事件報告,國內多個城市三甲醫院也在陸續開展該術式。


  BacFuse系統是一種后路、非椎弓根固定系統,適用于頸椎之外的單階段椎體疾病,通過植入BacFuse棘突間融合器,撐開棘突間隙,一方面有利于突出的椎間盤回縮到原始位置,修復椎間盤。另一方面通過牽拉后縱韌帶、黃韌帶,增加椎管面積。這種手術不動大的腰椎結構和椎間盤,只破壞棘間韌帶,放入一個撐開器,在兩個相鄰棘突間“疊瓦狀”固定,以增大棘突間的應力作用,讓重力通過棘突間內置物向下傳導,減少受損椎間盤的壓力,從而讓突出的椎間盤自己慢慢復位。所以,這種手術也被稱為“脊柱內牽引”,避開了傳統體外牽引的弊端,同時還能與骨移植材料一起使用。


  唐海說,對高齡、合并癥多的患者來說,傳統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創傷大,易出現術后并發癥。BacFuse手術是微創的,風險更低,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僅需在腰麻下完成,適用范圍廣,從胸骨到骶骨的椎間盤皆適用,保護鄰近節段,減少鄰椎病發生,降低再手術風險。術后,病人整體感覺很舒服,腰椎仍能自由彎曲,不像打釘子后,腰椎會變得“很板”,彎曲受限。


  從2014年至今,唐海團隊已完成BacFuse微創手術700余臺,年紀最大者96歲,最小的18歲。唐海說,等到患者突出的椎間盤完全復位后,這個撐開器還可以取出,即便不取出,也能終身使用,核磁檢查不受影響。當然,這個手術也有禁忌癥,腫瘤病人、腰椎滑脫、椎間盤脫出、腰椎管骨性狹窄等都不太適合。


  丟掉壞習慣,腰板挺起來


  數據表明,35~55 歲是腰痛的易發年齡。隨著不良生活方式越來越常見,腰痛越來越多地出現在35 歲以下的年輕群體中,于是有不少年輕人常常調侃自己是“20歲的身體,50歲的腰”。


  唐海表示,腰疼牽扯問題特別多,從皮膚到椎間盤要經過很多組織結構,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引起腰疼,不僅腰椎間盤突出會腰疼,筋膜炎、小關節肥厚堵塞、骨質疏松、周圍的炎癥等,都可能誘發腰痛。但腰椎間盤問題更為嚴重,由于沒有血液的供養,一旦損傷,自我修復能力較差,出現退化后,很容易發生結構的改變。一旦有了腰椎間盤突出問題,可先采取保守治療,少活動,做牽引,多休息;如果保守治療三個月以上效果較差或癥狀反復發作,則需選擇手術治療。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的老人原則上不適合手術,但最好由多學科醫生綜合判斷,能手術的盡量不要放棄治療機會。


  唐海說,人每走一步,腰椎就有6個方向的運動,過屈過伸、左右側彎、左右旋轉,這種磨損每天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在原本損耗的基礎上,又加速了腰椎老化和損傷。


  姿勢不當是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例如,人平躺時,腰椎受力最小,大約25公斤;直立時,腰椎受力約100公斤;坐著時,上半身直立狀態下腰椎受力約140公斤。上半身前傾會使腰椎受力驟增,站著身體往前傾時,腰椎受力變為150公斤;坐著身體往前傾時,腰椎受力增大到近200公斤。


  此外,腰部受寒,健身臥推,久坐,通宵打麻將,玩手機,過度負重,彎腰……都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胖人的椎間盤負擔更大,容易出現小關節肥厚,要避免過度肥胖。柜臺迎賓等服務行業從業者、重體力勞動者、伏案辦公的白領一族等,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的高發人群。平時還應注意補充營養,氨糖是關節軟骨的主要組成部分,30歲以后人體氨糖含量不斷降低,且不再生成。因此,日常除了鈣質,還要加強氨糖的補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