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關節咔咔響 按摩來幫忙

關節咔咔響 按摩來幫忙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8-23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關節咔咔響 按摩來幫忙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康復醫學科

  主治醫師  曹昺焱  □主任醫師  肖 京


  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情景出現:無意中掰一下手指頭,或者久坐辦公后站起來活動一下膝蓋、轉轉脖子,就能聽到關節出現“咔咔”的響聲。關節一動就響,是不是出毛病了?


        其實,關節處的響聲需按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區別對待。生理性彈響一般出現在身體長時間不動后突然活動時,短時間內只會出現一次的清脆響聲,且不伴隨或導致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疼痛或不適。這種彈響主要是關節中的軟骨墊、關節面、關節囊、肌腱、骨骼等組織在關節活動時發生相互碰撞或摩擦所產生的,只要注意不刻意重復這種彈響就行了,不用把它當成病對待。


        但如果出現了病理性彈響,就要及時就醫,或至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養護。與生理性彈響不同,病理性彈響指某個關節經常彈響甚至每次活動都會“咔咔”作響,并伴有局部疼痛和關節活動功能受限。根據響聲來源,可能提示患有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關節紊亂、半月板損傷等疾病。其機制也不再是簡單的關節內組織間的碰撞和摩擦,而是由肌肉、肌腱水腫、關節積液、滑膜異常增厚、骨質增生等病理性的改變所導致。


        對于關節彈響這個問題,中醫有不少治療方法:

       按摩治療。對于彈響的關節,按摩可以疏通局部氣血運行,加速局部組織新陳代謝,改善肌肉、肌腱組織水腫,促進關節積液吸收,對于滑膜肥厚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艾灸療法。通過點燃艾制品(如艾條、艾柱等)對彈響關節局部進行熱刺激,達到溫經散寒、行氣通絡、通陽止痛的作用。

        藥外敷或熏蒸。中這種療法一般采用多種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作用的中藥組方,常用的有川牛膝、當歸、雞血藤、伸筋草、桃仁、透骨草、乳香、沒藥等,以煎煮的藥液或濾水后的藥渣泡洗或熱敷有彈響的關節,將藥物的作用直接滲透入皮下深層軟組織,達到緩解肌肉、肌腱痙攣,減少組織間摩擦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關節彈響的產生一般源于關節的過度使用。因此,患者應注意休息,減少負重運動。日常,多做關節養護。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套方法,即根據彈響關節選擇特定穴位點按并熱敷。


      腕關節。選取穴位為陽溪(手腕拇指側,兩根肌腱間的凹陷中)、陽池(在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陽谷(手掌側面連接手腕橫紋處)。
      肘關 。選取穴位為天井(在臂外側,屈肘時,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曲池(屈肘成直角時,肘橫紋末端即為曲池穴)。
    肩關節。選取穴位為肩髎(當臂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凹陷處)、肩井(頸部后面最突起的骨頭與肩頭連線的正中)。
        踝關節。選取穴位為昆侖(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點凹陷處)、解溪(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
        膝關節。選取穴位為梁丘(坐在椅子上,水平上抬小腿時,大腿肌肉處于繃緊狀態,隆起的股外側肌肌腹下緣處)、陰陵泉(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中)。

        髖關節。選取穴位為環跳穴(在髖關節附近,可側臥屈膝,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附近可以摸到一個凹坑,凹坑中點按有酸麻脹感即是)。


        特別說明,點穴時,可按照每日3次,每側穴位每次點按1分鐘為度。強度以進行點按的手指(一般為大拇指)爪甲床變成白色為度,無需一味地用力扣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