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有五個常見誤區

劉彥弟 編譯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遭受抑郁癥的折磨。即使數量如此龐大,很多人對抑郁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心情不好”層面。對這個疾病的一些認識誤區,甚至會延誤真正患病者的診治。
誤區一:抑郁很常見,每個人都有。現在“抑郁”一詞被越來越多地提及,很多人都會在心累的時候說“我好像抑郁了”這樣的話。但是,真正的抑郁癥是一種臨床診斷,是“正兒八經”的精神心理問題,約1/6的成年人患病。悲傷、郁悶情緒只是暫時的,而臨床抑郁癥持續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抑郁癥的表現也比一般的心情不好更嚴重,如有極度的內疚感或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對曾經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誤區二:抑郁癥只影響情緒。情緒不良只是抑郁癥的一部分表現,它還會削弱患者的能量和食欲,擾亂睡眠。抑郁癥也與一系列的軀體癥狀有關,如蕁麻疹、偏頭痛,和呼吸系統、心臟和胃腸道問題。另外,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郁癥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礙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45%。
誤區三:抑郁癥很容易識別。抑郁癥不像身體疾病,自己和他人能夠一眼就看出來。很多抑郁癥患者仍能堅持上學、工作,甚至開懷大笑,他們也不太會主動說自己心里多難受。有一些細節可以留意:他們集中注意力會比較困難;說話、行動變得緩慢;更容易與別人發生爭論,明顯不愛參加社交活動;要么暴飲暴食,要么沒了食欲。
誤區四:抑郁癥能被“克服”。抑郁癥與意志力無關,尤其是患病后,不太可能靠“堅強”就能恢復。所以盡量不要給抑郁癥患者言語上的壓力,而是鼓勵和陪伴他們尋求專業的幫助。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