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有了專家共識

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 周春凌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委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劉紹輝 □主治醫師 王保祥
肥胖不僅能輕松摧毀一個人的自信,也會慢慢瓦解一個人的健康。很多人整天嚷嚷著減肥,試了很多辦法,卻不見成效,這可能是方法不對。近日,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等機構共同推出《超重或肥胖人群體重管理流程的專家共識》,為科學減重提供了指導。
《共識》指出,體重指數(BMI)是目前醫學界普遍使用的體型判斷指標,計算公式是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超過24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需要注意的是,體重指數并不能反映脂肪分布,有的人體重指數正常,但腹部脂肪堆積不少,患慢病的風險仍然很高。因此,體重指數要結合腰圍判斷是否要減脂。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就屬于中心型肥胖,應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減重。
根據肥胖程度,《共識》給超重或肥胖分了等級:0期表示處于超重狀態,無超重或肥胖相關疾病前期或疾病;1期表示已經超重,伴有一種或多種超重或肥胖相關疾病前期,或肥胖,無或伴有一種或多種超重或肥胖相關疾病前期;到了2期說明已經超重或肥胖,還伴有一種或多種相關疾病;3期表示處于超重或肥胖狀態,伴有一種或多種超重或肥胖相關疾病重度并發癥,必須引起重視。
《共識》認為,要想管好體重,必須根據不同分期,采取適當的綜合減重措施。所有人都應保持正常體重和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防止體重增加。最新研究發現,每天保持中速步行7000步,能有效防止慢病。
0期:建議通過減少吃高熱量食物,如甜點、油炸、高鹽食物,增加體力活動,如每天快走、慢跑1小時,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1期:建議避免吃高油、高糖、高脂和油炸食品,增加體力活動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慢跑等。
2期:避免吃高熱量食物,適量增加五谷雜糧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增加運動量,可進行戶外跑步或跳繩運動,將體重控制到正常范圍。需要注意,增加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以達到每周3~5小時,總計≥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6次訓練增加5%的強度。隔日進行一次抗阻訓練,比如仰臥起坐、俯臥撐,每次10~20分鐘。高強度間歇訓練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減重策略。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