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十年前就有癥狀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因為至今病因不明,沒有特效藥,發病隱匿易被忽視,已成為21世紀主要的健康挑戰之一,而提早發現征兆,延緩老癡到來,也成為人們迫切的需求之一。最近,一項發表于《柳葉刀·數字醫療》期刊的法國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在確診前的10年,就可能出現一些關聯癥狀,人們如果能引起警覺、提早發現、及時診治,就能預防老癡的發生。
受訪專家:
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張玉虎,
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馮淑君,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王 偉
10年前就可能出現預警信號
在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約有1000萬,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預計到2050年,患者人數將突破4000萬。《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診療現狀調研報告(2021)》顯示,近六成患者在出現癥狀后才首次就診,而體檢或認知篩查發現問題后進一步診治的患者僅為10%,防治形勢堪憂。專家們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一致指出,阿爾茨海默病的一些癥狀很容易因為被忽視而錯過最佳診療時機,即使早期就診的患者,配合醫生堅持治療的也不多,最終患者的結局往往是晚年生存期與生活質量的巨大損失。因此,早期有效地預防,將阿爾茨海默病扼殺在胚胎中,爭取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延緩它的出現,意義重大。
法國巴黎大腦研究所的多學科團隊學者近期發表研究,調取了來自法國、英國共約4萬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記錄,對123種不同疾病診斷(或癥狀)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關聯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患者在確診前10~15年,2~10年和前2年內,某些癥狀與此后確診癡呆顯著相關。
科學家具體探討了10種癥狀在兩個國家患者中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性,這些癥狀包括:抑郁焦慮、有嚴重壓力且出現適應障礙、聽力損失、便秘、脊椎病、體重異常減輕、(情緒生理機能減退導致的)疲勞、記憶力減退、暈厥和虛脫。其中,抑郁焦慮在阿爾茨海默病確診前9年就已出現,便秘和體重異常減輕在確診前7年就已出現。在確診前的2年內,睡眠障礙、聽力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低血壓、腦血管疾病等癥狀與阿爾茨海默病緊密關聯。
廣東省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張玉虎說,研究中提到的若干與阿爾茲海默病相關的癥狀,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從研究結果看,在確診10~15年間,沒有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病顯著關聯的癥狀;在確診前2~10年間,焦慮抑郁、便秘、體重異常減輕、記憶力減退、聽力喪失等癥狀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關聯緊密,這與公認的阿爾茨海默病預防和診療指南的提示大致契合;在確診前2年內,抑郁焦慮、體重異常減輕,特別是記憶力下降,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關聯度顯著增加。此外,還有些比較陌生的癥狀,如泌尿系統感染、眩暈、骨折等,雖然研究顯示其與阿爾茨海默病有一定關聯,但需要進一步的科學論證。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偉說,上述研究是基于英國和法國兩個國家的病例分析,不能代表所有人種。“基因不一樣,發病率、疾病轉歸(病情的轉移和發展)都不能一概而論,這項研究最大的價值在于提示我們,在阿爾茨海默病診斷前10年內就會出現預警信號,如果能早發現、早干預,就可能預防老癡發生。”
八大癥狀或因素要特別重視
根據上述研究,專家們又結合目前的發病特征和臨床經驗總結提醒,以下一些早期癥狀或致病因素需要引起特別重視。
①記憶力減退
記憶力減退與阿爾茲海默病的關聯最緊密。上述研究顯示,2年內出現記憶力減退癥狀的人,未來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可增加3.4~6.6倍。王偉說,記憶力減退主要指主觀認知功能下降,即自己認為記憶力不如以前好,但又未達到癡呆的程度。主觀認知功能下降的患者有20%~30%未來會發展為癡呆。
②抑郁、焦慮
醫學界認為,情緒問題是導致癡呆的誘發因素。腦部一些神經遞質的分泌異常會導致患者出現情緒問題,間接影響腦部神經細胞的信息傳遞和接收,進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及癡呆。此外,在焦慮、抑郁癥狀出現前,與之相關的嚴重壓力適應障礙、情緒波動大而產生疲勞等情緒生理機能的減退等,也是重要信號。
③體重異常減輕
短期內體重驟減與癡呆關聯密切。王偉說,超過55歲的人群,如果體重異常下降(正常飲食下,一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原體重的10%)可能是導致癡呆的危險因素。腸道內營養物質的吸收, 腸道內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糖)的吸收受到腸道內神經遞質的影響,如果食物很難被正常消化吸收,導致體重下降和腸道菌群紊亂,就可能導致癡呆。
④便秘
近些年不斷有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調是導致癡呆的一個直接誘因。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腸道菌群失調后,可通過腦腸軸誘發腦部神經遞質異常,影響神經炎癥、β淀粉樣蛋白沉積,誘發癡呆。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馮淑君補充道,患者確診前2年內出現以下癥狀,也具有臨床意義,需要大家注意:
⑤聽力障礙
聽力減退可增加癡呆30%的發生率。聽力是社交、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徑,對認知功能保護非常重要,如果因聽力損失不能正常進行社會交往,導致信息輸入出問題,頭腦衰老的速度會迅速增加。
⑥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有很多種,包括失眠、睡眠結構異常(如深睡眠減少、頻繁的微覺醒)和睡眠呼吸障礙等。大腦恢復主要依靠深睡眠,深睡眠減少會導致腦內淀粉樣蛋白清除速度下降,導致大腦受損。對于睡眠呼吸障礙,由于睡眠時會憋氣缺氧,影響腦代謝,同時也增加了微覺醒,導致深睡眠減少,記憶力容易受損。
此外,低血壓可能導致全腦灌注下降,引起腦細胞代謝功能障礙,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可導致認功能下降,引起另一種癡呆——橋本腦病,也需注意。
出現認知功能下降就要干預
專家指出,對于阿爾茨海默病,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尤為重要。有焦慮、抑郁的患者,要盡早到醫院治療;便秘在老年人中很常見,應該盡早看醫生,遵醫囑適當補充益生菌,適度增加身體活動,改善腸道菌群和腸蠕動;如果短時間內出現體重驟減,要到醫院做全面體檢,看是否有肝腎功能異常、早期腫瘤的高消耗、慢性腹瀉等疾病,或者是否與不良情緒相關;如果聽力變差,應盡快就診,查明病因,必要時要佩戴助聽器。
王偉說:“最關鍵的癥狀是記憶力下降,屬于認知功能下降,這是阿爾默茨海默病最直觀的早期表現。認知功能在臨床有6大認知領域,包括記憶力、計算力、語言表達能力、時間和空間的定向能力(記不住日期、季節及時間流逝)、執行能力。任何一個認知領域出問題,都可能導致癡呆。”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癡呆的10個警示癥狀》包括:記憶減退、做不好熟悉的工作、語言能力減退、搞不清時間地點、判斷思維能力減退、把握做事進度有困難、東西放錯地方、情緒和行為出現改變、理解視覺和空間信息有困難、從工作或社會活動中退縮。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