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介入治療有五大法寶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6-1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結合臨床治療學原理,經皮或經自然腔道用專用的微創器械,對各種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的一個學科群。腫瘤介入治療國際上稱為介入腫瘤學,是腫瘤治療四大支柱(外科、化療、放療、介入治療)之一。
介入治療常用于哪些腫瘤疾病?介入治療是腫瘤治療的四大手段之一,適用于所有實體腫瘤治療。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的有:
1.對肺癌、肝癌、胃癌、結直結腸癌、胰腺癌、婦科腫瘤、泌尿系統腫瘤、骨軟組織腫瘤等實體性腫瘤的原發及部分轉移瘤的治療;
2.用于繼發于惡性腫瘤的梗阻性黃疸、消化系梗阻、消化道瘺、氣管狹窄、骨轉移等合并癥的綜合介入治療;
3.腫瘤相關急重癥的治療,對咯血、消化道大出血、婦科大出血等急診介入治療;對腫瘤相關的血管病變,如深靜脈血栓栓塞、外周動脈閉塞等,給予溶栓、血管成形;必要時置入濾器及支架;
4.腫瘤綜合治療的全程保障:比如腫瘤化療的重要通路——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植入,影像引導下的穿刺活檢,異常積液的引流等。
但要說明一點,介入治療不是適用于所有腫瘤的所有階段的治療手段,要根據腫瘤的分期,依據國際通用的治療指南或規范,選擇最適合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
介入治療種類繁多,手段也比較豐富多樣。總體上,從治療途徑上可以分為經皮穿刺途徑和經自然腔道途徑兩大類,通俗可以概括為五大法寶:“灌、堵、通、消、取”。
①灌:局部高濃度化療藥物殺滅腫瘤。
介入治療中的“灌”主要是指,將一根直徑1毫米左右的導管經過患者的四肢動脈,在影像設備的精準引導下,插到腫瘤的營養動脈內,用等于或小于全身化療劑量藥物,灌注在腫瘤病灶內,使高濃度的化療藥物作用于腫瘤局部,同時也延長藥物與腫瘤接觸時間,從而更高效率地發揮藥物殺腫瘤的作用,降低全身不良反應。
②堵:切斷“糧草”,“餓死”腫瘤。
腫瘤的生長依賴于供血血管提供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一旦堵塞其供血血管,腫瘤失去了營養及氧氣供給就會死亡。介入治療腫瘤的法寶——“堵”,是指將導管插到腫瘤的營養動脈內后,通過導管注入栓塞劑(碘油、明膠海綿等)栓塞供養腫瘤的動脈,切斷腫瘤生長的營養來源,這種方法可與灌注化療同時進行,兩者協同作用可使腫瘤滅活,使腫瘤失去營養供給被“餓死”。“堵”還可與外科相互配合。對體積較大的腫瘤,通過栓塞術阻斷腫瘤動脈血供,以減少術中出血,為外科手術切除鋪平道路;并使腫瘤縮小,提高手術切除率。TACE術已成為治療肝臟腫瘤的主流治療手段之一。
③通:使病變引起的腔道良惡性狹窄再通暢。
人體的生理腔道如食管、膽道、氣管、胃腸、血管等,這些部位長了腫瘤后,往往會導致堵塞或壓迫,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甚至影響治療,最終導致死亡。如消化道的梗阻會造成進食困難或腸梗阻,都可以采用介入的手段進行疏通;膽管的堵塞引起梗阻性黃疸,患者表現為皮膚鞏膜發黃,小便呈濃茶色,大便呈陶土色。出現這種情況,系統抗腫瘤就得被迫停止,先行介入減黃,待肝功能恢復,再繼續治療。同樣,氣道、泌尿道、血管的狹窄和堵塞都可以通過介入方式解決。“通”的另外一個重要含義就是治療通道的建立。建立安全、便捷、持久的治療通道,如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PORT)的植入手術。
輸液港體完全埋入胸口皮下,體表沒有外露部分,每次化療結束,拔出針頭,皮膚沒有明顯痕跡,患者可正常回歸社會,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讓化療更安全,與癌癥斗爭更多一份安全保障,已成為靜脈治療周期超過半年的患者的普遍之選。
⑤取:指影像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
病理診斷是確診腫瘤的“金標準”。既往對于人體深部的腫瘤,如肺部、肝臟、腹盆腔,骨軟組織的腫瘤,不能手術治療的,往往需要通過微創方式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診斷。影像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因為準確、創傷小、并發癥少、可重復、不會引起轉移。“取”還包括各個部位膿腫或囊腫的穿刺抽吸引流,在影像引導下穿刺進入病灶腔內,抽盡囊液或膿液,再注入滅活劑或抗生素液沖洗。例如,對膽管膽汁淤積的患者進行經皮穿刺引流等。
主講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介入治療科主任、主任醫師 李文濤
《生命時報》 2022-05-27 第1610期 第17版
介入治療有四大特點:
1.精準:在影像的引導下可以避開血管和組織,直搗“黃龍”;
2.高效:一些局部介入化療局部血藥濃度很高,治療效果很顯著,有些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3.微創:經皮操作只有一個小針眼大小,創傷小、痛苦少、安全性高;
4.可重復:由于它的微創性,同一器官同一部位可以多次操作。
介入治療常用于哪些腫瘤疾病?介入治療是腫瘤治療的四大手段之一,適用于所有實體腫瘤治療。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的有:
1.對肺癌、肝癌、胃癌、結直結腸癌、胰腺癌、婦科腫瘤、泌尿系統腫瘤、骨軟組織腫瘤等實體性腫瘤的原發及部分轉移瘤的治療;
2.用于繼發于惡性腫瘤的梗阻性黃疸、消化系梗阻、消化道瘺、氣管狹窄、骨轉移等合并癥的綜合介入治療;
3.腫瘤相關急重癥的治療,對咯血、消化道大出血、婦科大出血等急診介入治療;對腫瘤相關的血管病變,如深靜脈血栓栓塞、外周動脈閉塞等,給予溶栓、血管成形;必要時置入濾器及支架;
4.腫瘤綜合治療的全程保障:比如腫瘤化療的重要通路——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植入,影像引導下的穿刺活檢,異常積液的引流等。
但要說明一點,介入治療不是適用于所有腫瘤的所有階段的治療手段,要根據腫瘤的分期,依據國際通用的治療指南或規范,選擇最適合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
介入治療種類繁多,手段也比較豐富多樣。總體上,從治療途徑上可以分為經皮穿刺途徑和經自然腔道途徑兩大類,通俗可以概括為五大法寶:“灌、堵、通、消、取”。
①灌:局部高濃度化療藥物殺滅腫瘤。
介入治療中的“灌”主要是指,將一根直徑1毫米左右的導管經過患者的四肢動脈,在影像設備的精準引導下,插到腫瘤的營養動脈內,用等于或小于全身化療劑量藥物,灌注在腫瘤病灶內,使高濃度的化療藥物作用于腫瘤局部,同時也延長藥物與腫瘤接觸時間,從而更高效率地發揮藥物殺腫瘤的作用,降低全身不良反應。
②堵:切斷“糧草”,“餓死”腫瘤。
腫瘤的生長依賴于供血血管提供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一旦堵塞其供血血管,腫瘤失去了營養及氧氣供給就會死亡。介入治療腫瘤的法寶——“堵”,是指將導管插到腫瘤的營養動脈內后,通過導管注入栓塞劑(碘油、明膠海綿等)栓塞供養腫瘤的動脈,切斷腫瘤生長的營養來源,這種方法可與灌注化療同時進行,兩者協同作用可使腫瘤滅活,使腫瘤失去營養供給被“餓死”。“堵”還可與外科相互配合。對體積較大的腫瘤,通過栓塞術阻斷腫瘤動脈血供,以減少術中出血,為外科手術切除鋪平道路;并使腫瘤縮小,提高手術切除率。TACE術已成為治療肝臟腫瘤的主流治療手段之一。
③通:使病變引起的腔道良惡性狹窄再通暢。
人體的生理腔道如食管、膽道、氣管、胃腸、血管等,這些部位長了腫瘤后,往往會導致堵塞或壓迫,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甚至影響治療,最終導致死亡。如消化道的梗阻會造成進食困難或腸梗阻,都可以采用介入的手段進行疏通;膽管的堵塞引起梗阻性黃疸,患者表現為皮膚鞏膜發黃,小便呈濃茶色,大便呈陶土色。出現這種情況,系統抗腫瘤就得被迫停止,先行介入減黃,待肝功能恢復,再繼續治療。同樣,氣道、泌尿道、血管的狹窄和堵塞都可以通過介入方式解決。“通”的另外一個重要含義就是治療通道的建立。建立安全、便捷、持久的治療通道,如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PORT)的植入手術。
輸液港體完全埋入胸口皮下,體表沒有外露部分,每次化療結束,拔出針頭,皮膚沒有明顯痕跡,患者可正常回歸社會,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讓化療更安全,與癌癥斗爭更多一份安全保障,已成為靜脈治療周期超過半年的患者的普遍之選。
④消:主要指消融治療。
消融治療門類很多,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是物理消融,有射頻、微波、氬氦刀、納米刀等,是通過影像引導下,將治療電極針或天線等直接插入腫瘤,用物理能量場破壞腫瘤組織,達到局部根治的效果。
⑤取:指影像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
病理診斷是確診腫瘤的“金標準”。既往對于人體深部的腫瘤,如肺部、肝臟、腹盆腔,骨軟組織的腫瘤,不能手術治療的,往往需要通過微創方式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診斷。影像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因為準確、創傷小、并發癥少、可重復、不會引起轉移。“取”還包括各個部位膿腫或囊腫的穿刺抽吸引流,在影像引導下穿刺進入病灶腔內,抽盡囊液或膿液,再注入滅活劑或抗生素液沖洗。例如,對膽管膽汁淤積的患者進行經皮穿刺引流等。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