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過敏比春季更猛烈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9-21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蒿草花粉致敏性強 腐爛植被滋生霉菌 秋季過敏比春季更猛烈
本報記者 王冰潔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自8月10日起,北京已進入秋季主要致敏花粉高峰期,變態反應科日門診量大幅增加,從160~170人次/天增至350~360人次/天,幾乎翻了一番,預計這一情況至少持續到9月下旬。從臨床來看,秋季過敏比春季更猛烈。
春季的花粉多是樹木花粉,顆粒較大,常掉落在地上,風吹起后被人吸入引發過敏。而秋季花粉大多來源于雜草,尤其是蒿屬、藜科/莧科、葎草等,顆粒小且干燥,易漂浮在空中,讓人防不勝防。王學艷說,春季花粉的濃度實際要高于秋季,但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強,蒿草花粉就是重要的致敏原之一,部分人群只接觸少量蒿草花粉就可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秋季晨露或降雨殘留、落葉和腐爛植被有助霉菌滋生。當一個人接觸或吸入霉菌孢子時,也易出現過敏。同時,秋季空氣干燥且紫外線較強,皮膚易流失水分、屏障功能減弱,常出現干性濕疹和過敏性皮炎。秋季也是室內過敏高發期,這主要跟缺乏通風,造成室內塵螨、皮屑過多,引發了過敏反應有關。
通常過敏時,鼻部、眼部癥狀會同時出現。過敏性鼻炎的病變位于鼻黏膜,可表現為持續不斷地打噴嚏,鼻塞、鼻癢、流清水樣鼻涕,甚至伴有眼部瘙癢、流淚、灼熱感、結膜充血等過敏性結膜炎表現,可持續2周或更久,且多數不會自愈。
秋季常見的過敏性皮炎表現為面部、四肢等暴露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紅腫。如果皮膚上出現風團,但24小時內能消退,可能是蕁麻疹。
北京老年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長青表示,還有些癥狀看起來和過敏扯不上關系,但實際也是過敏所致。比如黑眼圈,可能是過敏引發的睡眠質量差導致的;“擠眉弄眼”,是為了緩解鼻癢眼癢;頭痛,多是因為鼻甲肥大,黏膜水腫刺激鼻腔神經引起的;喉嚨癢,是過敏原在刺激咽喉部黏膜;面部浮腫可能是面部過敏、淋巴回流受阻導致的。
無論過敏表現是輕是重,均需預防及控制。
遵醫囑用藥。一般來說,過敏季來臨前的1~2周就要服用抗過敏藥,比如鼻噴激素、減充血劑、抗組胺藥物等。建議鼻噴激素、色甘酸鈉滴眼劑提前1~2周使用;預防眼癢、耳癢、喉嚨癢等癥狀,可提前一周口服抗組胺藥。即使已出現癥狀,馬上規范用藥仍可降低過敏癥狀。王學艷提醒,即使無癥狀,過敏人群也要堅持服藥,否則不利于病情控制。
外出做防護。李長青表示,在室內時,過敏人群要關緊門窗,如要開窗通風,可選擇花粉濃度低的清晨。如有必要出門,需戴好口罩或護目鏡,癥狀嚴重者可佩戴“鼻用過濾器”,回家后立刻洗臉、洗手、換衣服,必要時可進行鼻腔沖洗。
出行先看天。每天提前關注“花粉監測預報”,注意花粉濃度播報,高峰期盡量減少外出。此外,過敏的嚴重程度常與氣象相關,比如下雨時明顯減輕甚至無癥狀,天晴后加重。
臨床中,只要盡早就診、明確過敏原、規范治療,癥狀都能得到控制。如果放任不管,過敏可持續更久,甚至有誘發哮喘的風險。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 王學艷
北京老年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李長青本報記者 王冰潔
《生命時報》 2022-09-02 第1637期 第16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自8月10日起,北京已進入秋季主要致敏花粉高峰期,變態反應科日門診量大幅增加,從160~170人次/天增至350~360人次/天,幾乎翻了一番,預計這一情況至少持續到9月下旬。從臨床來看,秋季過敏比春季更猛烈。
春季的花粉多是樹木花粉,顆粒較大,常掉落在地上,風吹起后被人吸入引發過敏。而秋季花粉大多來源于雜草,尤其是蒿屬、藜科/莧科、葎草等,顆粒小且干燥,易漂浮在空中,讓人防不勝防。王學艷說,春季花粉的濃度實際要高于秋季,但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強,蒿草花粉就是重要的致敏原之一,部分人群只接觸少量蒿草花粉就可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秋季晨露或降雨殘留、落葉和腐爛植被有助霉菌滋生。當一個人接觸或吸入霉菌孢子時,也易出現過敏。同時,秋季空氣干燥且紫外線較強,皮膚易流失水分、屏障功能減弱,常出現干性濕疹和過敏性皮炎。秋季也是室內過敏高發期,這主要跟缺乏通風,造成室內塵螨、皮屑過多,引發了過敏反應有關。
通常過敏時,鼻部、眼部癥狀會同時出現。過敏性鼻炎的病變位于鼻黏膜,可表現為持續不斷地打噴嚏,鼻塞、鼻癢、流清水樣鼻涕,甚至伴有眼部瘙癢、流淚、灼熱感、結膜充血等過敏性結膜炎表現,可持續2周或更久,且多數不會自愈。
秋季常見的過敏性皮炎表現為面部、四肢等暴露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紅腫。如果皮膚上出現風團,但24小時內能消退,可能是蕁麻疹。
北京老年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長青表示,還有些癥狀看起來和過敏扯不上關系,但實際也是過敏所致。比如黑眼圈,可能是過敏引發的睡眠質量差導致的;“擠眉弄眼”,是為了緩解鼻癢眼癢;頭痛,多是因為鼻甲肥大,黏膜水腫刺激鼻腔神經引起的;喉嚨癢,是過敏原在刺激咽喉部黏膜;面部浮腫可能是面部過敏、淋巴回流受阻導致的。
無論過敏表現是輕是重,均需預防及控制。
遵醫囑用藥。一般來說,過敏季來臨前的1~2周就要服用抗過敏藥,比如鼻噴激素、減充血劑、抗組胺藥物等。建議鼻噴激素、色甘酸鈉滴眼劑提前1~2周使用;預防眼癢、耳癢、喉嚨癢等癥狀,可提前一周口服抗組胺藥。即使已出現癥狀,馬上規范用藥仍可降低過敏癥狀。王學艷提醒,即使無癥狀,過敏人群也要堅持服藥,否則不利于病情控制。
外出做防護。李長青表示,在室內時,過敏人群要關緊門窗,如要開窗通風,可選擇花粉濃度低的清晨。如有必要出門,需戴好口罩或護目鏡,癥狀嚴重者可佩戴“鼻用過濾器”,回家后立刻洗臉、洗手、換衣服,必要時可進行鼻腔沖洗。
出行先看天。每天提前關注“花粉監測預報”,注意花粉濃度播報,高峰期盡量減少外出。此外,過敏的嚴重程度常與氣象相關,比如下雨時明顯減輕甚至無癥狀,天晴后加重。
臨床中,只要盡早就診、明確過敏原、規范治療,癥狀都能得到控制。如果放任不管,過敏可持續更久,甚至有誘發哮喘的風險。
有關【過敏】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