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病例30年間增兩成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10-9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個人防范意識不足 高危作業管理疏忽 燒傷病例30年間增兩成
我國病例數一度最多
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覃鳳均說,燒傷在中低收入國家相對常見,發生率可能僅次于交通事故,但在高收入國家,發生率則要低很多。這是因為燒傷的發生率、死亡率與國家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人們安全意識的增強,對燒傷的防范與處理就會增強。目前來看,我國新增燒傷病例數仍然較高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我國地域遼闊、人口基數大,預防和管理燒傷意外事故更加困難;二是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有較大差距,雖然一線城市燒傷發生率已被較好的控制,但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情況依然不樂觀,有些西部地區的燒傷情況與我國發達地區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差不多。
嚴重燒傷苦不堪言
覃鳳均說,臨床中較常見的燒傷情況主要是生活中的燒燙傷,多由個人安全防范意識不足或家人照看不當引起,多數可預防。
個人安全意識不足。很多人對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不在意,殊不知,這些都為燒傷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個人安全意識不足是導致燒傷發生的主要因素。例如,易燃易爆物品沒有妥善存放,做飯時沒有看好火,食用油放置在火源附近,違規使用電器,沒有及時關閉電源、燃氣閥門等。
家庭看護不力。上述研究指出,燒傷在低齡人群中更普遍,這可能與兒童規避風險能力較低、無法用語言表達需求有關。覃鳳均表示,在燒燙傷門急診中,遇到最多的就是1~4歲的兒童,他們活潑好動,但缺乏安全意識,家長看護不力就可能發生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齡老人行動力、反應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會變差,如果沒有得到妥善照顧,也容易發生燒燙傷。此外,有些特殊患者若沒得到周全照護,也易發生燒燙傷事故,例如癲癇病發作時,患者會失去意識,若此時周圍有熱水或火源,就可能出現意外。
高危作業環境管理不當。“大家看到過一些工廠發生爆炸、起火等新聞,這些意外事故也是導致我國燒燙傷發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覃鳳均說,地下礦井、油田、生產車間等都是燒傷事故發生的高危地點。
娛樂場所防范措施不到位。酒吧、餐館、酒店等娛樂休閑場所在營業期間,若經營者消防安全意識不夠、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到位,也容易發生燒傷事故。尤其是人在飲酒后,容易變得恍惚,安全意識下降,酒精飲品作為易燃物,一旦不慎接觸明火,就可能引發火災。上述研究也指出,飲酒是導致燒傷的一大風險因素。
燒傷率居高不下放在研究里,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放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沉重負擔。覃鳳均舉例說,一名1%燒傷面積的患者,整個治療過程大概需要花費2萬~3萬元;如果是一名燒傷面積達60%~70%的重度燒傷患者,治療費用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重度燒傷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傷早期劇痛難耐,讓傷者備受折磨,即使傷口已經愈合,身體也會遺留瘢痕,輕者改變外觀、導致毀容,重者引起功能障礙,難以回歸正常生活。“我們救治存活下來的燒傷患者中,就有人多次輕生。”覃鳳均說。
人人提高防范意識
覃鳳均表示,預防燒傷不僅取決于國家的布局和政策,還取決于教育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雖然這幾年我國燒傷問題逐漸被重視,但仍然不夠,燒傷負擔也沒有得到充分認識,應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改變。
每個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識。燒傷距離生活并不遙遠,如果人們時刻注意防范,燒傷意外大部分都可以避免。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妥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吸煙者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老人、孩子及久病患者要看護好,讓他們遠離熱源、火源;冬天使用取暖物品應注意安全;煤氣、電源不用時要關閉。
加強科普教育。覃鳳均說,尤其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需要發動媒體、學校、社區以及用人單位等多方力量進行宣教,做好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尤為重要。
建立社會救助基金。燒傷救治所需費用較高,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都是不小的負擔,所以建立相應的社會救助基金十分有必要。
國家方面加強重視和投入。覃鳳均說,燒傷科是一個偏公益的學科,經濟效益一直不佳,也因此近些年來從事這一專業的人越來越少,全國設置燒傷科的醫院也不多,尤其是縣級以下醫院幾乎沒有。因此,學科發展、教育力量等都亟待更多投入。
受訪專家:
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 覃鳳均
本報記者 張筱悅《生命時報》 2022-09-13 第1640期 第2版
我國病例數一度最多
燒傷是一種由無意中接觸高溫物質造成的傷害,包括熱的液體、固體或氣體,如爐灶、煙霧、蒸汽、飲料、機械、電器、工具、散熱器和輻射熱能等物體。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英國《BMC公共衛生》雜志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分析了204個國家和地區1990~2019年的燒傷發病率、死亡率趨勢。
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燒傷人數達837.8萬人,年齡集中在10~29歲;燒傷死亡人數為11.1萬人,集中在1~4歲嬰幼兒群體。三十年來,雖然全球燒傷死亡率情況有所下降,但燒傷新病例數有增加的趨勢,其中,2019年亞洲新增病例最多,比1990年增加了19%;2019年中國大陸記錄的病例數量最多,占全球新發病例的12%,其次是印度,占全球新發病例的11%。
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覃鳳均說,燒傷在中低收入國家相對常見,發生率可能僅次于交通事故,但在高收入國家,發生率則要低很多。這是因為燒傷的發生率、死亡率與國家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人們安全意識的增強,對燒傷的防范與處理就會增強。目前來看,我國新增燒傷病例數仍然較高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我國地域遼闊、人口基數大,預防和管理燒傷意外事故更加困難;二是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有較大差距,雖然一線城市燒傷發生率已被較好的控制,但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情況依然不樂觀,有些西部地區的燒傷情況與我國發達地區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差不多。
嚴重燒傷苦不堪言
覃鳳均說,臨床中較常見的燒傷情況主要是生活中的燒燙傷,多由個人安全防范意識不足或家人照看不當引起,多數可預防。
個人安全意識不足。很多人對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不在意,殊不知,這些都為燒傷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個人安全意識不足是導致燒傷發生的主要因素。例如,易燃易爆物品沒有妥善存放,做飯時沒有看好火,食用油放置在火源附近,違規使用電器,沒有及時關閉電源、燃氣閥門等。
家庭看護不力。上述研究指出,燒傷在低齡人群中更普遍,這可能與兒童規避風險能力較低、無法用語言表達需求有關。覃鳳均表示,在燒燙傷門急診中,遇到最多的就是1~4歲的兒童,他們活潑好動,但缺乏安全意識,家長看護不力就可能發生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齡老人行動力、反應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會變差,如果沒有得到妥善照顧,也容易發生燒燙傷。此外,有些特殊患者若沒得到周全照護,也易發生燒燙傷事故,例如癲癇病發作時,患者會失去意識,若此時周圍有熱水或火源,就可能出現意外。
高危作業環境管理不當。“大家看到過一些工廠發生爆炸、起火等新聞,這些意外事故也是導致我國燒燙傷發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覃鳳均說,地下礦井、油田、生產車間等都是燒傷事故發生的高危地點。
娛樂場所防范措施不到位。酒吧、餐館、酒店等娛樂休閑場所在營業期間,若經營者消防安全意識不夠、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到位,也容易發生燒傷事故。尤其是人在飲酒后,容易變得恍惚,安全意識下降,酒精飲品作為易燃物,一旦不慎接觸明火,就可能引發火災。上述研究也指出,飲酒是導致燒傷的一大風險因素。
燒傷率居高不下放在研究里,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放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沉重負擔。覃鳳均舉例說,一名1%燒傷面積的患者,整個治療過程大概需要花費2萬~3萬元;如果是一名燒傷面積達60%~70%的重度燒傷患者,治療費用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重度燒傷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傷早期劇痛難耐,讓傷者備受折磨,即使傷口已經愈合,身體也會遺留瘢痕,輕者改變外觀、導致毀容,重者引起功能障礙,難以回歸正常生活。“我們救治存活下來的燒傷患者中,就有人多次輕生。”覃鳳均說。
人人提高防范意識
覃鳳均表示,預防燒傷不僅取決于國家的布局和政策,還取決于教育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雖然這幾年我國燒傷問題逐漸被重視,但仍然不夠,燒傷負擔也沒有得到充分認識,應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改變。
每個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識。燒傷距離生活并不遙遠,如果人們時刻注意防范,燒傷意外大部分都可以避免。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妥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吸煙者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老人、孩子及久病患者要看護好,讓他們遠離熱源、火源;冬天使用取暖物品應注意安全;煤氣、電源不用時要關閉。
加強科普教育。覃鳳均說,尤其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需要發動媒體、學校、社區以及用人單位等多方力量進行宣教,做好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尤為重要。
建立社會救助基金。燒傷救治所需費用較高,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都是不小的負擔,所以建立相應的社會救助基金十分有必要。
國家方面加強重視和投入。覃鳳均說,燒傷科是一個偏公益的學科,經濟效益一直不佳,也因此近些年來從事這一專業的人越來越少,全國設置燒傷科的醫院也不多,尤其是縣級以下醫院幾乎沒有。因此,學科發展、教育力量等都亟待更多投入。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