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老人渴望再就業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11-12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尋求個人價值 滿足品質生活 七成老人渴望再就業
受訪專家: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梅志罡
本報記者 張 芳《生命時報》 2022-10-28 第1651期 第4版
華中師范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教授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數據雖與其了解的情況略有差異,但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代老年人看待再就業的積極態度。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梅志罡說,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持續加深,勞動適齡人口減少,我國總體勞動力處于供給不足的狀態,客觀上需要對老年人才資源進行再開發和利用。可以說,老年人才的紅利正在逐步顯現。
8月24日正式上線的“中國老年人才網”,就是這一趨勢的具體體現。該網站致力于建立全國老年人才信息庫,為新時代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服務。其一經上線,就掛出了80余個崗位,包括養老機構院長、養老銷售、醫務社工、護士、養老客服等,月薪集中在3000~30000元。比如,北京市一家麥當勞可招收退休人員做服務員,要求女50歲、男60歲以上(需要退休證),實行彈性工作制,每周上班4~5天,每天4~8小時,每月工資在1800~3500元。
梅志罡分析說,有較強再就業意愿的老年人主要分以下幾類:
一是專業技術人員,基于發揮個人能力和個人特長的需求,想回歸社會發光發熱;
二是經濟基礎較差的普通勞動者,需要通過再就業補貼家用;
還有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因為沒有什么事做,繼而希望通過再就業,找回社會價值感和存在感。
不過,年輕人對老年人的再就業意愿,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報告》顯示,35.7%的子女對父母再就業表示支持;25.3%認為退休后應該休息,不想讓父母繼續受累;24.7%表示心疼父母;7.3%的后輩認為老年人再就業一定程度上搶占了年輕人的工作機會。
在梅志罡看來,年輕人無論持有哪種想法都可以理解,但認為老年人就業會搶占年輕人工作機會,是一種誤解。老年人與年輕人的就業基本是錯位選擇,兩者極少重疊。首先,有高級專業技術的老年人再就業時,大多從事的是管理、顧問、咨詢、專家智庫等角色,年輕人并無競爭可能,屬于“不可替代”型崗位;其次,非專業人才型老年人大多只能選擇保潔、門衛、服務員等工作,不僅工資較低,也缺乏晉升空間,并不符合年輕人的就業期待,屬于“拾遺補缺”型崗位。換句話說,年輕人的就業壓力主要來自同年齡段人群的競爭,而與老年人口再就業關系不大。
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我國一直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但在老年人再就業的法律保障方面,梅志罡認為目前仍不完善。比如,老年人的工作時長限制、連續加班管理、醫療保障力度等,都需要法律法規的進一步細化和明確。
梅志罡提醒,老年人若有再就業想法,應先確認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比如血壓持續控制不佳、糖尿病病情較重的老年人,可能就不適合重返工作崗位;建議最好先自行體檢,并咨詢醫生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適應一定的工作強度,精神狀態能否承受一定的工作壓力。此外,用人單位也應在老人入職前安排體檢,以確定其身體狀況,同時對勞動保障的各項條款從嚴執行,盡可能為老年人創造一個適宜他們工作的安全勞動環境。
有關【老齡化】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