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如何不空心

受訪專家: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 任利群
本報記者 歐陽云霜《生命時報》 2022-11-08 第1654期 第5版
①精神孤獨
因長期缺少子女關懷、沒有溫暖的家庭氛圍、精神生活單調或不與外界接觸,老人們不僅空了巢,也空了心,極易出現“空巢綜合癥”。這是指老人因人際關系疏遠而產生被分離、舍棄的感覺,常出現孤獨、空虛、傷感、情緒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調癥狀。
②慢病硬扛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任利群教授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由于不想麻煩他人,也避諱去醫院,空巢老人生病時常會先扛著,直到出現嚴重癥狀才就診;有慢病的老人也很少能做到定期復查、體檢;還有的老人因缺乏照看,存在擅自調整用藥劑量,導致中毒、副作用等不良情況。此前有研究稱,空巢老人在各類慢病發病率上高于非空巢老人,且保健意識比較薄弱。
③遭遇詐騙
“免費旅游”“儲值投資”“以房養老”“消費返利”……近年來,打著各種旗號的養老詐騙越來越多,讓老人防不勝防。尤其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遇到問題沒人咨詢和解惑,往往更容易相信陌生人的“洗腦式”宣傳,掉入詐騙陷阱。
④安全隱患
我國每10位老人中就有3~4人發生過跌倒。任利群說,空巢老人跌倒后,可能很長時間后才被發現,耽誤治療時機,后果嚴重。很多空巢老人的居家環境老化、堆滿雜物,或因用火、用電失誤,極易發生火災。
大部分空巢老人很難短期內脫離空巢處境,不過可從以下方面調整心態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避免健康或安全隱患。
①豐富精神生活
一家團聚、熱熱鬧鬧固然好,但并不是說子女不在身邊,生活就毫無意義。空巢老人可與老友聚會、和鄰居聊天、到熱鬧的地方走走看看、參加興趣小組等,讓生活豐富起來。隨著人際圈擴大,樂趣變多了,老人的孤單感就會減少。
②注重慢病管理
任利群建議,患有慢病尤其正在服藥的老人,一定要做好健康指標監測,嚴格遵醫囑服藥,防止過量或誤服。若出現心慌、胸悶、氣喘、腿腳無力等不適,老人應盡快就醫,必要時向鄰居、親友甚至陌生人求助,不要忍、不要拖。
③改善居家環境
半數老人跌倒都發生在家里,多在浴室、衛生間,或在起身或下蹲時。任利群認為,老人應在家里的廁所、浴室墻面上安裝扶手,地板鋪上防滑墊,避免意外跌倒;最好配備家用滅火器、自動滅火裝置等,或使用具有防火功能的窗簾、被褥、家具,減少火災風險。
④嘗試互助養老
和社區的其他老人建立聯系,相互幫扶與慰藉。比如有社區開展“小老人幫老老人”活動,讓有時間、有精力的低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解決一些生活不便,提高整體的生活信心和幸福感。
若子女實在無法回家,可多與父母打電話、嘮家常,掌握他們最近的健康狀態和生活動向;主動了解父母是否有生活、經濟、醫療上的需求;時常和父母聊聊新聞上老人受騙的案例,讓老人有所戒備;也可給父母佩戴有定位功能的特制電子手環,防止意外發生后無人知曉。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