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離婚和手機有關

受訪專家:
南京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 張 純
本報記者 高嘉悅《生命時報》 2023-02-07 第1677期 第14版
①缺少溝通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在現實中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婚姻更是一種獨特的人際關系,感情是交流來的,三觀相同才會有情愫產生。而現在的智能手機集游戲、社交、娛樂、理財等功能于一體,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人沉迷其中,減少了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接觸與溝通的機會。試想,當婚姻中的一方下班到家后總是自顧自地玩手機,尤其是男方,不分擔家務活,也不與孩子、伴侶溝通,時間久了勢必會導致雙方感情淡漠,產生摩擦。只要有一方難以繼續忍受,就很容易導致離婚。
張純建議,婚姻生活要降低對手機的依賴。調整手機使用方式,將時間、精力與情感讓渡給愛人和其他家庭成員。比如,要有意識地減少在家中使用手機的時間;約定好什么時間玩手機、什么時候要一起做家務;夫妻可設立一個“婚前儀式感協議”,如睡前要有10分鐘的語言交流,或者目光、身體的觸碰時間;每年要慶祝幾個固定的紀念日,如初次見面、確定關系、訂婚以及婚姻紀念日等。
②財產不透明
經濟是強化和維護婚姻關系的紐帶,組成家庭后,夫妻就是利益共同體,然而手機支付會導致“不知道對方有多少存款”“不知道對方錢都花在了哪里”等矛盾,增加雙方隔閡,弱化共同養家的觀念。張純建議,夫妻雙方可以制定共同的規劃,如買房、教育、置辦家電等,一起努力賺錢、管理錢、為家庭添磚加瓦,增加彼此在財務上的安全感,有共同的經濟目標,才有助保持良好的婚姻關系。
③增加不信任
手機現在成了許多人的“秘密基地”,有些“躲躲藏藏”會給關系埋下隱患。尤其是在高壓的生活下,夫妻容易對風吹草動變得敏感。有時,異性不經意的一個電話,或一條信息與圖片,就可能讓夫妻爭執甚至讓關系走向破裂。試想,夜半時分,電話響了,來電者是一個異性朋友,無論接不接,都可能讓伴侶浮想聯翩。張純認為,每個人都有隱私,手機里藏著秘密不一定是對感情的背叛。夫妻對對方不要有過強的控制欲,有時候,自由也是讓感情保鮮的要素。只要不觸及根本的價值觀與核心利益,再大的矛盾都可以調和。如果十分在意這個問題,可以與愛人商量,介紹一下這位異性是誰,或者表達出自己的不安。產生懷疑時盡量不要被一時情緒左右,主動詢問,耐心聽愛人解釋,了解前因后果,自己胡亂猜測不利關系保持。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