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長壽老人有三個顯著特點

長壽老人有三個顯著特點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3-2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笑口常開朋友多 合理飲食營養好 勤于用腦學上網 長壽老人有三個顯著特點


  受訪專家:

  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教授 于普林

  本報記者 任琳賢

  《生命時報》 2023-02-21 第1981期 第5版


  2月11日,《中國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響因素跟蹤調查(2021年)》在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上發布。該調查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計劃生育協會聯合開展,以百歲老人為核心進行抽樣。結果顯示,百歲長壽老人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心態平和,不為小事煩惱;二是合理膳食,保持食品的多樣性和均衡性;三是積極參與益智類活動,看書看報甚至還能上網沖浪。

  上述調查中凸顯的三個因素,與過往的科學研究結論一致。早在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等人總結的長壽之道就是:想要活百歲,心理平衡占50%,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另一項隨訪30年的大型“修女研究”顯示,日記中使用詞匯更積極者,老年時的健康水平和幸福程度更高;控制其他因素后,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修女們長壽的最重要因素。

  “心態對長壽至關重要,也是健康老齡化的關鍵因素。”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教授于普林說,健康變老不僅是一個人在身體方面沒有嚴重疾病,還要有較高的生存質量,比如精神和社會適應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狀態。這一方面需要日常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調查中提及的合理膳食,另一方面則需要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積極的生活態度,同時能跟上時代,維持個體與社會的聯系。

  于普林表示,影響人類壽命的關鍵因素無非就三個:遺傳基因、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人類的壽命可比作“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基因是底邊,相對穩定;環境和生活方式是另外兩條邊,只要讓這兩條邊不斷延伸,三角形面積就更大,壽命也更長。能活過百歲的老人,確實離不開長壽基因,但他們身上的“優勢特質”同樣值得借鑒。

  計較,多笑笑

  伴隨衰老,人的心理調節能力會下降,再加上大多數老人“與病共存”,對心態也有一定影響。建議老人要理性看待疾病,接受醫療的局限性,經常保持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順應自然規律、不要計較小事、不要總生悶氣、樂觀面對生活。子女遠離后,老人要多交朋友,維護好自己的社交圈,適當多外出游玩,開拓一些興趣愛好。


  吃好飯,避免營養不良

  人到老年,咀嚼、吞咽、消化能力等都可能出現一些小問題,對進食有所影響,營養不良發生率會升高。建議老人在飲食上盡量做到食物多樣化,主動飲水,少食多餐,保證能量攝入,尤其是優質蛋白。需注意,老人的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應不低于20,微胖身材更好。


  主動學習,保持大腦活躍

  維持良好的認知功能是保持自理能力的關鍵因素。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的記憶能力、學習能力有所降低,有的人出現“學習恐懼”“科技恐懼”心態。建議老人不要輕易放棄學習和進步,勤于用腦和思考會讓全身各系統、大腦都處于活躍狀態,也能讓自己跟上時代潮流,不與社會脫節,保持社會參與,增強自信和價值感。調查顯示,數字化對老人生活的影響將激增。這表明,老人的觸網能力在增強,全社會也應多關注老人的觸網需要,積極用技術主動適應和服務老人,讓快速發展的智能時代為老人“慢”一點。讓老人也能在互聯網世界里,享受信息大餐,體驗線上的快捷便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