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方法巧除身體濕濁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3-3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灸關元神闕溫陽 用陳皮玫瑰泡茶 四個方法巧除身體濕濁
濕邪有“內”“外”之分。內濕是因情志、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膩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胃等臟器功能失常、體內水濕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狀態;外濕多是由涉水淋雨,或久居潮濕氣候環境狀態中,感受水濕之氣所發生的“濕濁”狀態。由于濕邪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的特性,所以人體有“濕”,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面垢多、大便不成形、小便渾濁、女性白帶過多、濕疹反復發作等。
感受外濕時,如果病位較前、濕郁肌表,可見惡寒發熱、全身酸軟無力、頭重如裹、身重等癥;若濕阻經絡,則見肢體酸痛,甚至濕著筋骨成為濕痹,可見肢體關節沉重或疼痛腫脹、痛有定處等癥狀。
內濕容易聚在脾胃之中,耗竭脾胃之氣,很容易出現氣虛狀態,常會感覺困倦、懶言少動、周身困重、昏昏欲睡等。濕氣中阻,脾胃運化功能方面還可常見胃口欠佳、食則脘腹脹滿、大便不成形,甚至嘔吐等,濕濁再盛還可引起胸悶咳嗽,下行還可能影響膀胱功能,發生小便不利、水腫;女性出現白帶量多等。
體內有濕濁者,舌體多胖大、舌邊多齒痕、舌苔厚(發黃或發白)。中醫認為,病邪常從口鼻、肌膚而入,所以自古就有祛邪防病的習俗。針對濕邪,不妨試試外敷內飲等方法。
佩戴香囊。我國很早就有佩戴香囊的習慣,把藿香、紫蘇、艾葉、豆蔻等芳香類中藥裝入香囊佩戴在身上,藥物散發的清香不僅宜人,還可消散濕濁、驅趕蚊蟲、躲避癘氣。
艾灸溫陽。濕濁邪氣屬于陰邪,常常傷及陽氣。燃艾一直是中醫祛濕的一種形式,使用艾葉制成的艾條或艾柱對機體進行熱療,具有溫經散寒、行氣祛濕,促進人體氣血運行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艾灸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艾灸簡單易行,寒濕重的人群還可嘗試隔姜灸。穴位可選取足三里、關元、神闕等,以溫陽氣、祛濕濁。
藥浴蒸騰。選用芳香類藥物泡腳或洗浴也可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可用藿香、艾葉等芳香藥物,配以生姜、大蔥、肉桂、蜀椒等溫通類藥物共同煮水,或上述藥物煎湯后加入浴缸或足浴盆中,在溫熱水汽蒸騰下,毛孔打開,微微汗出,藥物透過皮膚,可驅走腠理(皮膚、肌肉的紋理)濕濁邪氣。
煲湯泡茶。日常飲食中有各種祛除濕濁的小妙招:茶飲中放點益氣健脾的藥物,如黃芪、陳皮等,也可選用一些芳香類的花茶,如玫瑰花、洛神花等,口感不錯還有除濕作用。食材方面,多吃點薏米、山藥、赤小豆等,可以用這些食材熬粥,或用冬瓜、白蘿卜、莧菜、薺菜等蔬菜煲湯。
需要提醒的是,脾胃是濕濁最易影響到的臟腑器官,大便是排泄濕濁的重要通道,也是機體濕濁狀態的晴雨表。濕濁重者常有大便不成形、附著在馬桶壁難以沖洗的現象;濕濁日久,又常??蓛忍N生熱而容易出現大便不通。若進行健脾除濕調理后,大便通暢或由稀轉干,逐漸成形,則提示脾氣漸復,濕氣漸去。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腎內科 高洪志 □主任醫師 鐘逸斐
《生命時報》 2023-02-21 第1981期 第8版
濕邪有“內”“外”之分。內濕是因情志、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膩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胃等臟器功能失常、體內水濕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狀態;外濕多是由涉水淋雨,或久居潮濕氣候環境狀態中,感受水濕之氣所發生的“濕濁”狀態。由于濕邪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的特性,所以人體有“濕”,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面垢多、大便不成形、小便渾濁、女性白帶過多、濕疹反復發作等。
感受外濕時,如果病位較前、濕郁肌表,可見惡寒發熱、全身酸軟無力、頭重如裹、身重等癥;若濕阻經絡,則見肢體酸痛,甚至濕著筋骨成為濕痹,可見肢體關節沉重或疼痛腫脹、痛有定處等癥狀。
內濕容易聚在脾胃之中,耗竭脾胃之氣,很容易出現氣虛狀態,常會感覺困倦、懶言少動、周身困重、昏昏欲睡等。濕氣中阻,脾胃運化功能方面還可常見胃口欠佳、食則脘腹脹滿、大便不成形,甚至嘔吐等,濕濁再盛還可引起胸悶咳嗽,下行還可能影響膀胱功能,發生小便不利、水腫;女性出現白帶量多等。
體內有濕濁者,舌體多胖大、舌邊多齒痕、舌苔厚(發黃或發白)。中醫認為,病邪常從口鼻、肌膚而入,所以自古就有祛邪防病的習俗。針對濕邪,不妨試試外敷內飲等方法。
佩戴香囊。我國很早就有佩戴香囊的習慣,把藿香、紫蘇、艾葉、豆蔻等芳香類中藥裝入香囊佩戴在身上,藥物散發的清香不僅宜人,還可消散濕濁、驅趕蚊蟲、躲避癘氣。
艾灸溫陽。濕濁邪氣屬于陰邪,常常傷及陽氣。燃艾一直是中醫祛濕的一種形式,使用艾葉制成的艾條或艾柱對機體進行熱療,具有溫經散寒、行氣祛濕,促進人體氣血運行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艾灸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艾灸簡單易行,寒濕重的人群還可嘗試隔姜灸。穴位可選取足三里、關元、神闕等,以溫陽氣、祛濕濁。
藥浴蒸騰。選用芳香類藥物泡腳或洗浴也可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可用藿香、艾葉等芳香藥物,配以生姜、大蔥、肉桂、蜀椒等溫通類藥物共同煮水,或上述藥物煎湯后加入浴缸或足浴盆中,在溫熱水汽蒸騰下,毛孔打開,微微汗出,藥物透過皮膚,可驅走腠理(皮膚、肌肉的紋理)濕濁邪氣。
煲湯泡茶。日常飲食中有各種祛除濕濁的小妙招:茶飲中放點益氣健脾的藥物,如黃芪、陳皮等,也可選用一些芳香類的花茶,如玫瑰花、洛神花等,口感不錯還有除濕作用。食材方面,多吃點薏米、山藥、赤小豆等,可以用這些食材熬粥,或用冬瓜、白蘿卜、莧菜、薺菜等蔬菜煲湯。
需要提醒的是,脾胃是濕濁最易影響到的臟腑器官,大便是排泄濕濁的重要通道,也是機體濕濁狀態的晴雨表。濕濁重者常有大便不成形、附著在馬桶壁難以沖洗的現象;濕濁日久,又常??蓛忍N生熱而容易出現大便不通。若進行健脾除濕調理后,大便通暢或由稀轉干,逐漸成形,則提示脾氣漸復,濕氣漸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