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心衰患者缺鐵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3-21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心衰是所有心臟疾病的終末期階段,如心梗、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臟瓣膜病等。心衰患者常表現為活動耐力下降、憋氣、夜間憋醒、不能平臥、雙下肢水腫,同時會合并消化道癥狀,如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由于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近半數心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腎功能受損,表現為少尿、水腫、血肌酐升高。臨床還發現,長期慢性心衰患者中,近三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且心功能越差,貧血越嚴重。貧血對心衰患者危害很大,研究表明,血紅蛋白越低,心衰死亡率越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薛 超 □副主任醫師 陳啟稚
《生命時報》 2023-03-10 第1686期 第18版
最新發布的《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診治和預防的多學科專家共識》指出,40%~50%的心衰患者存在鐵缺乏癥,特別是急性心衰患者,發病率高達70%~80%。心衰患者合并鐵缺乏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鐵攝入減少。因胃腸道黏膜瘀血、水腫,患者食欲變差,導致鐵攝入量減少。二是鐵丟失增多。心衰患者需要長期應用抗血小板、抗凝藥物,導致胃腸道黏膜出血,令鐵丟失增多。三是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心衰造成的機體缺氧,會導致患者腎功能受損,生成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減少,而EPO是紅細胞合成的必需物質。四是炎性因子作用。多種炎性因子可抑制EPO生成,同時抑制骨髓紅細胞增生,并減少鐵的吸收。五是血液稀釋。心衰患者常見水鈉潴留(水和鈉滯留體內無法排出),可導致假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患者可能會出現皮膚和黏膜蒼白、肢體無力、頭暈目眩、頭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食欲減退、腹脹、惡心、便秘等癥狀。心衰患者伴隨缺鐵時,由于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從事體力活動后就容易感到心悸、氣促、胸悶,不僅會加重心衰癥狀,增加住院次數和時間,還可能導致心肌炎、炎癥性心肌病。
糾正鐵缺乏癥,應作為心衰患者的重要治療目標。若射血分數低于45%,建議靜脈補鐵。因患者胃腸道瘀血導致鐵吸收變差,一般不建議口服補鐵藥物。另外,急慢性心衰患者均需篩查血常規、血清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生活中,患者除了限鹽限水,還要均衡飲食,適當多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菠菜、木耳、豬肝,多吃些有助身體吸收鐵的食物,如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番茄、草莓等。貧血者還應適當增加維生素B12和葉酸的攝入,如動物肝臟、腎臟,葉酸一般存在于綠葉蔬菜中。
除了心衰以外,《歐洲心臟雜志》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還總結了缺鐵可能導致的其他心腦血管疾病。
冠狀動脈疾病。鐵缺乏癥在冠脈疾病患者中發病率達60%,在伴或不伴有冠脈疾病的患者中,鐵缺乏癥與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風險較高相關。
腦血管疾病。在一項針對65歲以上人群的調查中發現,血清鐵水平過高或過低與腦卒中的發生相關。
主動脈瓣狹窄。在一項納入464例接受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患者的研究中,53%的患者有鐵缺乏癥,20%患有貧血。
房顫。研究發現,2.5%的原發性房顫住院患者患有鐵缺乏癥,可能導致急性心梗、住院時間延長、急性腎損傷風險增大。
肺動脈高壓。研究發現,在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動脈高壓中,53%的患者有鐵缺乏癥,這與較高的平均肺動脈壓和較低的肺動脈順應性相關。
有關【心衰】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