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真能延長壽命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臨床試驗發現,熱量限制可使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減緩2%~3%,降低10%~15%的死亡風險 少吃真能延長壽命
受訪專家: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 詹俊鯤本報記者 牛雨蕾
《生命時報》 2023-04-07 第1694期 第1版

肥胖會增加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如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以及癌癥等,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甚至縮短壽命,因此,科學界一直熱衷于熱量限制的研究。此前,針對線蟲、果蠅和小鼠進行的一系列動物實驗都表明,在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必需營養元素攝入充足的情況下,適當減少熱量(也叫卡路里)攝入,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狀況并延長壽命。近日,英國《自然老化》期刊上刊載了首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熱量限制對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確有減緩作用,可降低10%~15%的死亡風險。
減少熱量后,衰老速度減緩2%~3%
熱量限制又稱飲食限制,經典研究中的熱量限制是減少自由攝食的40%~50%,中度限制為20%~30%,輕度限制為10%~20%。上述新研究在美國的3個地方隨機抽取了220名健康參與者(包括21~50歲的男性和21~47歲的絕經前女性),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到減少25%能量攝入的熱量限制飲食組和正常飲食組,并進行為期兩年的隨訪調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分別在試驗開始前以及開始后的12個月、24個月收集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以測量其中能夠反映衰老速度的生物標志物。
分析結果顯示,在這兩年間,熱量限制飲食模式雖然對參與者的生理年齡沒有造成顯著影響,但可以讓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減緩2%~3%,這對應著10%~15%的死亡風險降低。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繼續對參與者進行隨訪,以確定在試驗期間觀察到的熱量限制對衰老速度的減緩作用是否對健康老齡化有長期影響,包括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等。
控制熱量有多重延壽效果
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研究提出熱量限制可延長實驗大鼠壽限約40%,被稱為衰老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此后,對低等動物的研究表明,熱量限制與延長壽命具有明顯的量效關系,即限制熱量攝入越大,延長壽命效果越明顯。美國耶魯大學曾發表的研究顯示,每天減少14%的熱量,即少吃252~328千卡的食物,約等于100克爆米花或豬肉脯,50克薯片或鍋巴,相當于減掉每天的零食,就可能有延壽作用。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詹俊鯤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熱量限制還可降低和延緩許多老年相關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癌癥等,可能直接影響長期健康,并間接延長壽命。有研究證明,實施20%~30%的熱量限制可獲得以下健康益處:
1.減少炎癥標志物,包括減少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6等釋放;
2.控制心血管病風險因素,如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壓;
3.降低血糖水平,減少糖尿病患病風險;
4.減少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和環氧合酶-2,可能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等癌癥發生風險;
5.減少氧化應激反應,延緩衰老;
6.增加線粒體數量和活性,促進細胞的產能代謝。
“雖然目前研究熱量限制的理論很多,但其具體機制還沒有完全明確。”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指出。根據多種哺乳動物實驗研究結果,熱量限制有益延壽的可能機制包括保護免受氧化損傷、促進細胞DNA修復、激活機體生存機制,以及減少分解代謝細胞因子的產生等。具體如下:
抑制氧化損傷。自由基衰老理論認為,在正常代謝過程中累積的氧化損傷會損害細胞功能并導致衰老。有研究觀察到,熱量限制可以抑制脂質、蛋白質和DNA氧化損傷;內源性抗氧化劑(谷胱甘肽)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谷胱甘肽-S-轉移酶)水平也受熱量限制的影響。
抑制炎癥反應。減少熱量攝入可抑制促炎蛋白和前列腺素的產生,從而減弱炎癥反應,降低炎癥酶活性,并抑制相關自由基產生。
有益細胞修復。自噬是營養缺乏過程中細胞存活的重要機制。熱量限制主要通過自噬反應機制,支持自噬體吞噬并降解細胞垃圾。
刺激營養傳感和胰島素信號傳導。熱量限制能夠刺激線粒體DNA復制,增加線粒體數量和活性,提高葡萄糖耐量,還能降低部分癌癥發生風險等,從而延長實驗動物壽命。
“興奮效應”。就衰老過程而言,興奮效應的特征在于細胞對熱量限制帶來的輕度壓力會產生有益反應。比如熱量限制可以激活細胞內很多能夠感知營養缺乏的基因,它們會使細胞停止生長,并開啟保護或修復細胞的過程。同時,這也會導致機體抗氧化能力增強,炎癥反應減弱。
限食的同時不能缺營養
根據我國營養學會的推薦指標,正常情況下,我國成年男性每天所需熱量為2250~3000大卡,成年女性為1800~2400大卡。詹俊鯤補充說,老年人的基礎代謝比年輕人減少10%~15%,60歲以上老人中,男性每日需攝入2000~2500千卡熱量,女性需1700~2100千卡;70歲以上老人中,男性需1800~2000千卡,女性需1600~1800千卡;80歲以上老人中,男性需1600千卡,女性需1400千卡。但人不可能每天精準計算著熱量來吃飯,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很難完成。所以,左小霞表示,每個人身體狀況和生活方式不同,每日所需熱量也不能一概而論,總的原則是,盡量做到“早飯吃好、中午吃飽、晚飯吃少,每餐七八分飽,尤其晚上,應在保證不餓的情況下盡量少吃”。日常生活中,可通過定期計算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的變化,來衡量一段時間內自己是否熱量攝入超標,從而及時進行控制。對65歲以下的成年人而言,BMI值應在18.5~23.9之間,健康腰圍為男性小于85 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老人BMI值可適度放寬,同時要關注身體肌肉量情況,應慎重采取限制熱量的措施。
兩位專家均表示,熱量限制雖然能帶來健康益處,但也可能導致某些營養素缺失。長期熱量限制可能帶來以下健康風險:
1.營養不良,癥狀表現如貧血、虛弱、水腫、頭暈、煩躁、神經功能缺損、嗜睡、抑郁和肌肉萎縮等;
2.肌肉質量和強度下降,骨密度降低;
3.育齡女性可能出現月經不調、不孕癥等;
4.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等;
5.低于正常體重,老年人死亡率高。
左小霞建議,限制飲食熱量要做好以下4點:
1.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
2.提高食物的消化能力;
3.提高腸道的吸收能力;
4.重視補充特定或關鍵營養素。
具體來說,控制熱量攝入應以綠葉蔬菜、十字花科蔬菜、低糖水果等植物性飲食為主,還可以吃適量雞蛋和肉類、魚蝦、豆制品、粗糧、雜豆等;烹調應使用橄欖油、亞麻籽油等健康油脂,盡量避免添加了糖的加工食品。此外,每天可適當補充多維元素片及益生菌、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
“通常,熱量限制被定義為熱量攝入減少30%~40%(相對于日消耗能量),但目前并沒有‘正式’的限制規定。”詹俊鯤說,相比其他人,減肥人士、高齡老人更容易出現熱量不足的情況,建議在設法調整熱量攝入的同時,一定要重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必需營養素的充足攝入。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