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喪偶創傷大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18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近年來,我國喪偶老人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50年,60歲及以上老年喪偶人口將達到1.18億。多項研究顯示,女性喪偶率遠高于男性,但老年男性喪偶后受到的創傷往往更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網絡。配偶是老人最重要的家庭成員之一,喪偶會導致老人家庭網絡明顯萎縮,這對女性老人的消極影響較小,而對男性老人影響較大。原因可能是女性喪偶后,與男方家族的關系通??梢岳^續維持;而男性喪偶后,與女方家族的關系往往會疏遠。
朋友網絡。喪偶后老人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與朋友的交往,從而彌補配偶離世帶來的空缺。一些國外研究認為,女性較男性更擅長拓展朋友網絡,喪偶后可能會擴大交際范圍、增加社會參與,其社會關系甚至有向好的表現。但這種擴展效應在男性老人身上并不顯著,他們很難借此減少喪偶帶來的負面影響。
心理狀態。老年喪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影響個體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喪偶會導致精神抑郁,降低主觀幸福感。2022年一項發表在我國《現代預防醫學》雜志的研究顯示,男性老人比女性老人的孤獨感更強烈。
身體狀態。配偶能給老人帶來安全感,而喪失配偶會迫使他們面對自己最脆弱的部分,以至影響到生理健康。這種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年,并會與住院、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在某些情況下,夫妻雙方甚至會在短時間內相繼死亡,有研究者稱其為“喪偶效應”。男性老年的喪偶效應會一直持續存在,且死亡風險更高,而女性老人的喪偶效應持續時間較短。一項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的研究,對近93萬名丹麥老人的健康狀態進行了為期6年的追蹤,結果發現,與沒有喪偶的同齡人相比,65~69歲喪偶男性在接下來一年中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70%,而女性的死亡風險僅高出27%。國內研究者改進研究方法后發現,喪偶顯著降低了男性的綜合認知功能,但對女性認知的影響不顯著。
綜上,男性喪偶老人是一個需要被關注的群體,他們在喪偶后會面臨更多風險,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堅強。女性喪偶老人盡管在各項研究中表現得更堅韌,但因為總人數龐大,所以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比如為她們提供更多機會,以拓寬社會網絡、增加社會參與度等,減少喪偶帶來的消極影響。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 王大華 □ 崔艷麗
《生命時報》 2023-12-29 第1765期 第10版家庭網絡。配偶是老人最重要的家庭成員之一,喪偶會導致老人家庭網絡明顯萎縮,這對女性老人的消極影響較小,而對男性老人影響較大。原因可能是女性喪偶后,與男方家族的關系通??梢岳^續維持;而男性喪偶后,與女方家族的關系往往會疏遠。
朋友網絡。喪偶后老人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與朋友的交往,從而彌補配偶離世帶來的空缺。一些國外研究認為,女性較男性更擅長拓展朋友網絡,喪偶后可能會擴大交際范圍、增加社會參與,其社會關系甚至有向好的表現。但這種擴展效應在男性老人身上并不顯著,他們很難借此減少喪偶帶來的負面影響。
心理狀態。老年喪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影響個體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喪偶會導致精神抑郁,降低主觀幸福感。2022年一項發表在我國《現代預防醫學》雜志的研究顯示,男性老人比女性老人的孤獨感更強烈。
身體狀態。配偶能給老人帶來安全感,而喪失配偶會迫使他們面對自己最脆弱的部分,以至影響到生理健康。這種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年,并會與住院、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在某些情況下,夫妻雙方甚至會在短時間內相繼死亡,有研究者稱其為“喪偶效應”。男性老年的喪偶效應會一直持續存在,且死亡風險更高,而女性老人的喪偶效應持續時間較短。一項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的研究,對近93萬名丹麥老人的健康狀態進行了為期6年的追蹤,結果發現,與沒有喪偶的同齡人相比,65~69歲喪偶男性在接下來一年中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70%,而女性的死亡風險僅高出27%。國內研究者改進研究方法后發現,喪偶顯著降低了男性的綜合認知功能,但對女性認知的影響不顯著。
綜上,男性喪偶老人是一個需要被關注的群體,他們在喪偶后會面臨更多風險,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堅強。女性喪偶老人盡管在各項研究中表現得更堅韌,但因為總人數龐大,所以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比如為她們提供更多機會,以拓寬社會網絡、增加社會參與度等,減少喪偶帶來的消極影響。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