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胸痛心梗危險性更大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3-20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非胸痛心梗,危險性更大 憋氣、出汗、惡心嘔吐等不典型癥狀容易被忽視并誤診
研究共納入5900名25~84歲首次心梗患者,通過面對面訪談形式記錄了患者心梗發作時的癥狀。隨訪3.8年間,77.1%的患者報告心梗發作時有胸痛或胸骨后緊縮感,其次是呼吸困難(50.2%),5.6%的患者有暈厥/昏迷表現;除了暈厥/昏迷和呼吸困難以外,有任何其他癥狀(胸痛、左臂/左肩疼痛、右臂/右肩疼痛、肩胛骨間疼痛、上腹部疼痛、出汗、惡心嘔吐、頭暈/眩暈、瀕死感)的患者,28天內死亡率明顯低于沒有這些典型癥狀的患者;與沒有典型心梗癥狀的患者相比,有胸痛/胸骨后壓迫感或緊縮感、左臂/左肩疼痛、右臂/右肩疼痛、肩胛骨間疼痛、出汗的患者,長期死亡風險分別降低38%、35%、25%、37%、26%。
心梗患者感覺不到癥狀,可能與自主神經異常、痛覺閾值提高、心肌缺血程度輕或側支循環較好有關。研究發現,這類患者并非絕對無癥狀,而是癥狀較輕容易被忽視,或被當成了其他疾病。但其危險性不容小覷,不僅會導致患者對自身情況不確定而耽誤就診,還會使診斷程序延長,甚至導致誤診。尤其對于ST段抬高型心梗,診療延遲會導致嚴重不良后果。
因此,患者應提高對心梗各種可能癥狀的全面認識,了解心梗除胸痛以外的其他癥狀,包括呼吸困難、出汗、惡心嘔吐、腹痛、背痛、上臂或頸部疼痛等。這些癥狀可能不會立即與心臟問題聯系起來,但它們是心梗的信號。一旦出現上述任何癥狀,尤其是癥狀突然發生且持續不緩解,應立即就醫,老年人及基礎疾病較多者尤其要重視。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應注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正常體重,戒煙限酒,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這些健康生活方式都有助降低心梗風險。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王利宏
《生命時報》 2024-03-05 第1781期 第18版
研究共納入5900名25~84歲首次心梗患者,通過面對面訪談形式記錄了患者心梗發作時的癥狀。隨訪3.8年間,77.1%的患者報告心梗發作時有胸痛或胸骨后緊縮感,其次是呼吸困難(50.2%),5.6%的患者有暈厥/昏迷表現;除了暈厥/昏迷和呼吸困難以外,有任何其他癥狀(胸痛、左臂/左肩疼痛、右臂/右肩疼痛、肩胛骨間疼痛、上腹部疼痛、出汗、惡心嘔吐、頭暈/眩暈、瀕死感)的患者,28天內死亡率明顯低于沒有這些典型癥狀的患者;與沒有典型心梗癥狀的患者相比,有胸痛/胸骨后壓迫感或緊縮感、左臂/左肩疼痛、右臂/右肩疼痛、肩胛骨間疼痛、出汗的患者,長期死亡風險分別降低38%、35%、25%、37%、26%。
心梗患者感覺不到癥狀,可能與自主神經異常、痛覺閾值提高、心肌缺血程度輕或側支循環較好有關。研究發現,這類患者并非絕對無癥狀,而是癥狀較輕容易被忽視,或被當成了其他疾病。但其危險性不容小覷,不僅會導致患者對自身情況不確定而耽誤就診,還會使診斷程序延長,甚至導致誤診。尤其對于ST段抬高型心梗,診療延遲會導致嚴重不良后果。
因此,患者應提高對心梗各種可能癥狀的全面認識,了解心梗除胸痛以外的其他癥狀,包括呼吸困難、出汗、惡心嘔吐、腹痛、背痛、上臂或頸部疼痛等。這些癥狀可能不會立即與心臟問題聯系起來,但它們是心梗的信號。一旦出現上述任何癥狀,尤其是癥狀突然發生且持續不緩解,應立即就醫,老年人及基礎疾病較多者尤其要重視。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應注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正常體重,戒煙限酒,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這些健康生活方式都有助降低心梗風險。
有關【心梗】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