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分享大眾日常養生十二鑒

分享大眾日常養生十二鑒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2-17 09:46

  【byb.cn】?(摘自:健康報網)清代醫家潘楫在《醫燈續焰》中簡明扼要的論述了日常養生十二鑒,文字簡煉,重點明確,易懂易記,易于鞠行,對于人們養生甚有幫助,現做一簡要介紹:

?

  遠房事

?

  房事即性生活。遠房事,就是說性生活應有節制,不可過多。

?

  潘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宰著人的生長發育。他告誡人們,欲修長年,必先遠聲。過多的性生活。必然引起能量的過度消耗而致病。他說:“病既因虛致邪。務宜堅城卻寇。”

?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性生活過多。往往身體疲倦不堪,各臟器功能尤其是腎臟功能也會因虛弱而減退,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

  寡嗜欲

?

  人非草木,豈能無七情六欲,但不能貪婪。高出了本人的能力和客觀實際,好高騖遠,就會損傷身心健康。潘楫說:“嗜欲不滿,心無寧時。損耗精神,莫此為甚。”

?

  養生家認為,大欲為人生一大戒。一個人如果貪得無厭就會導致無惡不作。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往往不擇手段。金錢欲、色情欲、權力欲都可能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縱欲能使人有偏心、有野心、有黑心。這樣的人以損人開始,以害己告終。所以說,大欲是萬惡之源。要“簡而寡之”,權衡得失。

?

  斷思想

?

  思與想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潘楫說:“思想無窮,神結于內。展轉勿置,煩由以生。”如果思慮過度,精神就會受到影響。就會不知不覺地使氣血受到傷害。

?

  中醫認為,過思則傷脾,脾傷則吃飯不香,睡眠不好。日久則氣結于內,百病隨之而生。

?

  消暴怒

?

  《內經》云:怒則氣上。上而不下,病從生矣。甚有嘔血者,痰塞仆厥者。皆氣上不下故耳。”當人暴怒時,肝氣就會橫逆。常感到脅痛或兩脅下發悶,甚至出現吐血,或痰涌于喉而發生昏厥等危癥,就會損害元氣,傷害人體健康。

?

  暴怒是歷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所以,潘楫告誡人們:“能臨事顧身,怒將潛滅。”每當遇到事的時候,應想到大怒傷身,應冷靜對待,心平氣和地對待所發生的問題。

?

  適勞動

?

  此處所說的勞動,是指體力勞動和運動兩個方面。

?

  “動而生陽”。經常適量的勞動,能“病變不出”,有利于強身。過量則“動之生火”,容易耗傷人的元氣。勞動以“不傷為本”。所以,潘楫提倡“有張有弛,勞逸結合,動靜有度。這樣,有利于健康。

?

  省言語

?

  潘楫認為,言由心發。既發于心,則恐其錯誤,未免煩費吾心。細為檢點。又說:“又人之一言一語,必由呼吸而出。費心損神,呼吸而出。費心損神,呼吸損氣,神氣兩虧,于人何益?”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有些人說起話來嘮叨不休。日久天長,對自己,對他人的身心健康都不利。因此,奉勸一句:“還是省言語為好!”

?

  慎起居

?

  言一切行住坐臥,早起晚息間,謹而慎之。勿使風寒暑濕之邪。乘虛侵襲。而病中尤當防備。

?

  人體氣血的運行有一定的節律,體內的經絡氣血的盛衰都有一定的時間。一晝夜中陰陽盛衰變化,亦有一定的周期。人們起臥、作息也必須順應這些變化。“適者生存”。有節律地生活,這是健康長壽的重要保證。尤其是病人,身體處于康復期時,“要令我城堅固,莫教圍寇益兵”,注意防備,更應慎起居。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