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不當的養生法反傷身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5-7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水喝多了損陽氣 運動過量耗陰血 養生不當反傷身
喝水不分情況。水是生命之源,人離開食物有機會生存約3周時間,但沒有水只能生存1周左右。盡管水對我們很重要,卻很少有人了解如何科學喝水。中醫著作《素問》說明了人體水液代謝過程:“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水的代謝需要胃、脾、肺等臟腑配合,以氣的充足調暢為前提。《傷寒論》提出“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金匱要略》也提到“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可見,古代醫家已經注意到,飲水不當會致人生病或加重病情。水為有形陰質,當陽氣受到一定損害,不能運化水液時,多喝水就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嚴重的會成為“飲邪”,使陽氣更虛,形成惡性循環。例如,胃寒的人過量飲水后,可能出現心悸、咳喘、嘔吐、腹脹等情況。因此,不分情況地多喝水,并非緩解病情、養生保健的“萬金油”。
水果當飯吃。《黃帝內經》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簡單16個字概括了中醫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五谷是養身體的精華物質,是培養“后天之本”的基礎,而五果、五畜、五菜是輔助及補充。人的精氣分為先天和后天兩種,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是先天之精,通過飲食補充的是后天之精,“五谷為養”養的就是后天精氣。反觀不少減肥者,飲食以水果、蔬菜為主,配合少量谷物,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水果大多數是寒涼之性,吃多了難免會讓身體寒濕過重,長此以往,會導致脾胃虛弱、陽氣不足。如果形成了痰濕體質,還可能生出結節、肌瘤等“陰邪”產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日應攝入200~300克新鮮水果,最好選擇應季水果,果汁不能代替水果。消化功能弱的人,建議在兩餐之間吃。平時有四肢冰涼、畏寒喜暖、易腹瀉表現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西瓜、梨等寒涼性的水果。
高強度運動。《呂氏春秋》首次提出了“動以養生”的觀念:“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如果缺乏運動,人體氣機不暢甚至郁滯,就容易生病。但運動要適度,以微微出汗為好,中醫不主張大汗淋漓。中醫認為,血是由營氣和津液構成的,勞累、出汗過多會大量損耗氣和津液,勢必影響血的生成。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直接損耗心陰、心血,造成心悸、乏力;發為血之余,運動一段時間后如果脫發、睡眠不好、月經延遲,可能是運動過量導致的血虛表現。春夏兩季陽氣在外,毛孔打開,適宜做些出汗的運動,而秋冬時節陽氣潛藏,大量運動就是不順從四時的行為。同樣的道理,在一天之中,太陽升起后的一段時間最適合運動,不提倡晚上健身。
泡完腳就睡。泡足療法已有數千年歷史,人體足三陽及足三陰經脈交匯于足部,并且足部許多穴位與五臟六腑聯系密切,泡足能刺激穴位,調節身體陰陽平衡,起到養生保健效果。泡足雖有益,但不適合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冠心病、嚴重低血壓、腦動脈硬化、下肢動脈閉塞患者。泡足的正確方法是:將水溫控制在42℃左右,水位在腳踝上3指為宜;時間不宜過長,15分鐘為宜,否則容易造成腦供血不足;可泡到身體微微冒汗,切不可大汗淋漓。另外,臨睡前泡腳會影響睡眠,晚上9點泡最為適宜,此時腎經氣血最衰弱,泡腳有利于活血,達到滋養腎氣的目的。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 楊 婕
《生命時報》 2024-04-12 第1791期 第8版
喝水不分情況。水是生命之源,人離開食物有機會生存約3周時間,但沒有水只能生存1周左右。盡管水對我們很重要,卻很少有人了解如何科學喝水。中醫著作《素問》說明了人體水液代謝過程:“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水的代謝需要胃、脾、肺等臟腑配合,以氣的充足調暢為前提。《傷寒論》提出“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金匱要略》也提到“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可見,古代醫家已經注意到,飲水不當會致人生病或加重病情。水為有形陰質,當陽氣受到一定損害,不能運化水液時,多喝水就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嚴重的會成為“飲邪”,使陽氣更虛,形成惡性循環。例如,胃寒的人過量飲水后,可能出現心悸、咳喘、嘔吐、腹脹等情況。因此,不分情況地多喝水,并非緩解病情、養生保健的“萬金油”。
水果當飯吃。《黃帝內經》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簡單16個字概括了中醫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五谷是養身體的精華物質,是培養“后天之本”的基礎,而五果、五畜、五菜是輔助及補充。人的精氣分為先天和后天兩種,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是先天之精,通過飲食補充的是后天之精,“五谷為養”養的就是后天精氣。反觀不少減肥者,飲食以水果、蔬菜為主,配合少量谷物,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水果大多數是寒涼之性,吃多了難免會讓身體寒濕過重,長此以往,會導致脾胃虛弱、陽氣不足。如果形成了痰濕體質,還可能生出結節、肌瘤等“陰邪”產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日應攝入200~300克新鮮水果,最好選擇應季水果,果汁不能代替水果。消化功能弱的人,建議在兩餐之間吃。平時有四肢冰涼、畏寒喜暖、易腹瀉表現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西瓜、梨等寒涼性的水果。
高強度運動。《呂氏春秋》首次提出了“動以養生”的觀念:“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如果缺乏運動,人體氣機不暢甚至郁滯,就容易生病。但運動要適度,以微微出汗為好,中醫不主張大汗淋漓。中醫認為,血是由營氣和津液構成的,勞累、出汗過多會大量損耗氣和津液,勢必影響血的生成。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直接損耗心陰、心血,造成心悸、乏力;發為血之余,運動一段時間后如果脫發、睡眠不好、月經延遲,可能是運動過量導致的血虛表現。春夏兩季陽氣在外,毛孔打開,適宜做些出汗的運動,而秋冬時節陽氣潛藏,大量運動就是不順從四時的行為。同樣的道理,在一天之中,太陽升起后的一段時間最適合運動,不提倡晚上健身。
泡完腳就睡。泡足療法已有數千年歷史,人體足三陽及足三陰經脈交匯于足部,并且足部許多穴位與五臟六腑聯系密切,泡足能刺激穴位,調節身體陰陽平衡,起到養生保健效果。泡足雖有益,但不適合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冠心病、嚴重低血壓、腦動脈硬化、下肢動脈閉塞患者。泡足的正確方法是:將水溫控制在42℃左右,水位在腳踝上3指為宜;時間不宜過長,15分鐘為宜,否則容易造成腦供血不足;可泡到身體微微冒汗,切不可大汗淋漓。另外,臨睡前泡腳會影響睡眠,晚上9點泡最為適宜,此時腎經氣血最衰弱,泡腳有利于活血,達到滋養腎氣的目的。
有關【養生】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