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運動受傷多因逞能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5-18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雄激素使人爭強好勝 偏急躁忽視安全細節 男性運動受傷多因逞能
本報記者 李珍玉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茍波解釋,美國近10年鍛煉造成的顱面受傷情況增加,可能與美國人參與健身的比例較高有關。這背后有一定的文化導向,比如好萊塢電影里的英雄基本都是肌肉男,女性也不以瘦弱為美,男女都重視以舉重為主的力量訓練。
北京體育大學心理學院運動心理學副教授張國禮介紹,運動損傷率一定程度上受到性別、生理狀態、心理特點、性格等因素影響,男性運動損傷發生率高可能有以下原因。
生理上受雄性激素驅使,更愛挑戰極限。從生理角度講,男性雄性激素分泌多,在行為上多表現出爭強好勝的特點,渴望征服、贏得勝利,運動中更喜歡冒險和挑戰極限,因失敗而致傷的概率會相應增大。
心理上受社會比較效應影響,想展示自我。人們每天生活在各種社會比較情境中,一般有他人在場、特別是熟人在場的情況下,會不自覺想展示自己的能力、顯示自己的強大,可能會為此冒險。而這種社會比較效應,在男性和青少年群體中更強烈,老年男性也會因為“比較”心理,有意無意地忽視身體衰老和體能下降的現實,逞能運動,從而引發損傷。
性格上粗獷急躁,忽視熱身和安全保障工作。性格特點方面,較多男性粗枝大葉、不拘小節,可能會忽視或不重視運動前的熱身活動和安全保障工作,運動時也往往急于達成目標,這些均會帶來一定風險。
男性該如何克服鍛煉時的逞能沖動呢?兩位專家建議做好如下幾點。
端正心態。鍛煉是為了追求自身健康,而不是與人一較高下,不管是力量訓練,還是其他體育鍛煉,應以自身可承受的難度、強度為宜。當有人與自己競爭或發起言語挑戰時,要客觀評估自己的運動能力,“自知者明,自勝者強”,這是心理成熟的表現,而不是示弱。
充分熱身。運動前身體各部分關節都要活動開,可做些神經肌肉激活練習、動態拉伸等。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力量訓練項目技術性較強,且有損傷風險,尤其要保證動作的規范性,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同時合理使用護具,進行大負荷運動時,最好有搭檔保護。
循序漸進。對普通人群而言,中等強度運動的身心收益最大,運動時每分鐘心率達到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70%即可,比如50歲的男性,中等強度運動心率為102~119次/分。剛開始運動時,強度、時長應適宜,后期再考慮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或負荷。
適時調整。運動量應與自身狀態保持一致,受傷可能與鍛煉時的身心狀態有關,如果睡眠不好、感到疲勞或身體不適,要適當降低運動強度或減少運動時間。總之,堅持運動適量、科學,就能在保障運動安全的前提下,獲得最大化的健身效益。
受訪專家: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 茍 波
北京體育大學心理學院運動心理學副教授 張國禮本報記者 李珍玉
《生命時報》 2024-04-23 第1794期 第7版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茍波解釋,美國近10年鍛煉造成的顱面受傷情況增加,可能與美國人參與健身的比例較高有關。這背后有一定的文化導向,比如好萊塢電影里的英雄基本都是肌肉男,女性也不以瘦弱為美,男女都重視以舉重為主的力量訓練。
北京體育大學心理學院運動心理學副教授張國禮介紹,運動損傷率一定程度上受到性別、生理狀態、心理特點、性格等因素影響,男性運動損傷發生率高可能有以下原因。
生理上受雄性激素驅使,更愛挑戰極限。從生理角度講,男性雄性激素分泌多,在行為上多表現出爭強好勝的特點,渴望征服、贏得勝利,運動中更喜歡冒險和挑戰極限,因失敗而致傷的概率會相應增大。
心理上受社會比較效應影響,想展示自我。人們每天生活在各種社會比較情境中,一般有他人在場、特別是熟人在場的情況下,會不自覺想展示自己的能力、顯示自己的強大,可能會為此冒險。而這種社會比較效應,在男性和青少年群體中更強烈,老年男性也會因為“比較”心理,有意無意地忽視身體衰老和體能下降的現實,逞能運動,從而引發損傷。
性格上粗獷急躁,忽視熱身和安全保障工作。性格特點方面,較多男性粗枝大葉、不拘小節,可能會忽視或不重視運動前的熱身活動和安全保障工作,運動時也往往急于達成目標,這些均會帶來一定風險。
男性該如何克服鍛煉時的逞能沖動呢?兩位專家建議做好如下幾點。
端正心態。鍛煉是為了追求自身健康,而不是與人一較高下,不管是力量訓練,還是其他體育鍛煉,應以自身可承受的難度、強度為宜。當有人與自己競爭或發起言語挑戰時,要客觀評估自己的運動能力,“自知者明,自勝者強”,這是心理成熟的表現,而不是示弱。
充分熱身。運動前身體各部分關節都要活動開,可做些神經肌肉激活練習、動態拉伸等。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力量訓練項目技術性較強,且有損傷風險,尤其要保證動作的規范性,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同時合理使用護具,進行大負荷運動時,最好有搭檔保護。
循序漸進。對普通人群而言,中等強度運動的身心收益最大,運動時每分鐘心率達到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70%即可,比如50歲的男性,中等強度運動心率為102~119次/分。剛開始運動時,強度、時長應適宜,后期再考慮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或負荷。
適時調整。運動量應與自身狀態保持一致,受傷可能與鍛煉時的身心狀態有關,如果睡眠不好、感到疲勞或身體不適,要適當降低運動強度或減少運動時間。總之,堅持運動適量、科學,就能在保障運動安全的前提下,獲得最大化的健身效益。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