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家政業應轉向“員工制”

家政業應轉向“員工制”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6-13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目前多為中介式管理,不繳社保,從業者缺乏歸屬感 家政業應轉向“員工制”


  受訪專家: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劉林平 □博士生 錢俊月

  本報記者 牛雨蕾

  《生命時報》 2024-05-31 第1804期 第11版


  平均每天接三四單,每單2小時,吃飯時間難保證,幾乎全年無休,在北京這樣的高消費城市月入七八千,但沒有社保,年紀大了就面臨被辭退……這種工作狀態讓很多家政保潔員深感無奈。住家保姆雖然收入相對高些,同樣存在缺乏社會保障的困擾。

  多數家政員不是公司直聘

  “沒要資格證,有3天培訓,再跟著師父干3天,一周之后就能自己接單。”王女士今年44歲,在京打工7年,曾在蛋糕店做過前臺,為了更高的收入轉行干家政,但入職才發現,到手的錢多了些,保障卻少了。

  據王女士介紹,她進公司后先接受了能力評級,并據此簽訂了對應合約。最好的合約是公司直聘,負責自營出租房的保潔,每月工作量有保障;其次是作為小時工跟公司簽合同,派單才有活兒;再次就是跟第三方公司簽約,酬勞會被第三方和家政公司截留兩輪。在北京,簽前兩類合約的保潔員時薪為45元,后者時薪只有30元。記者在某家政服務平臺查詢發現,1小時保潔服務標價60元,阿姨到手的酬勞僅為標價的一半。“三年一簽,55歲后被勸退,干得再好、再久也沒辦法,令人心寒!”王女士無奈地說。

  此外,按公司規定,無特殊情況不能拒單。王女士說,除了春節7天假期,他們基本全年無休,派單就得干,只有客戶提出換人要求或有確實不能勝任的特殊需求(如高層擦玻璃)時,才能取消。若客戶臨時取消,保潔員往往來不及再接其他訂單,這個損失就要自己承擔。“其實閑下來也焦慮。”王女士說,很多人都上有老下有小,老家有房貸或其他經濟壓力,只能想盡辦法多接單。王女士的一個朋友就曾因趕單子出了車禍。“公司不給賠償,當時也沒意外險,很可憐。”

  “王女士代表了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家政人員。”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劉林平說,他們2019年在南京、無錫、廣州、佛山四城市對1007名家政工人的調查發現,簽訂三方服務協議(中介制)的是主流,與家政公司直接簽勞動合同(員工制)的僅1.3%。

  “中介制”有其存在需求

  2023年底,為規范家政行業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支持和引導家政服務業員工制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明確把員工制企業轉型,作為家政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介制”和“員工制”具體有何區別?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生錢俊月解釋說,對中介制與員工制的界定分別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從用工模式看,中介制下,家政公司與家政員、家庭簽訂三方服務協議,由于家政員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公司員工,企業無需為其繳納社保;員工制明確了家政員與家政公司之間的勞動關系,簽訂的是勞動合同,企業必須為其繳納職工社保。但從服務模式看,員工制企業強調對家政員進行持續培訓和管理,而不看重是否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政策倡導的“員工制”其實更偏向服務模式的定義,而非用工模式。

  “從用工模式看,現在大多數家政服務,既不是純粹的中介制,也不是員工制,更像是介于兩者之間的‘管理者中介’。”錢俊月說,家政公司不僅向雇主提供家政員信息,幫助雙方匹配,還會為員工提供培訓、設置顧客反饋機制、支付勞動報酬,已具備部分“管理職能”,只是一直未能落實為正式的勞動合同。

  資料顯示,國務院2010年就提出“鼓勵創辦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但為何遲遲未得到推廣?在劉林平看來,首先,家政服務的工作場所分散,由家政員獨立完成,沒有嚴格的評判標準,勞動關系寬松的中介制模式可以降低公司管理成本;其次,大部分家政員的工作具有強替代性,員工與公司的綁定不強,家政公司可以隨時聘用家政員,家政員也可同時掛靠多家公司,中介制更符合這種運作需求。

  “考慮到諸多限制,政策在對員工制的界定中也做出了讓步。”劉林平說。2010年政府文件要求企業與員工制家政服務員簽訂勞動合同;2011年則更新為“將與企業簽訂半年及半年以上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的家政服務員也認可為員工制家政服務員。”2019年的文件進一步指出:“家政服務人員不符合簽訂勞動合同情形的,員工制家政企業應與其簽訂服務協議,家政服務人員可作為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自愿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或城鄉居民社會保險。”

  要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

  如今,消費者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錢俊月認為,員工制或許能助推行業向更符合消費需求的方向發展。家政行業推行員工制的影響是多元的,其能為家政員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增強歸屬感,但也會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可能導致家政員的工作強度增大、收入下降。但長遠看,專業化、標準化才是行業的健康發展之路。

  專家表示,推進家政行業員工制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意見》已提出一系列舉措,如“督促員工制家政企業為各類人員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費,提高其保障水平”“通過研發創新,驅動家政服務細分與工種創新”“創新提供點單式、分時段服務,逐步突破住家保姆24小時在崗模式限制”等,但有待細化。二是企業要將眼光放長遠。增加管理成本或許會降低收益,但也能在保障員工基本權益的同時,向消費者提供更專業、穩定的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并獲得長足發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