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越大背越痛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7-25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頸腰肌肉緊張 形成惡性循環 壓力越大背越痛
報道稱,當面臨壓力時,大腦會產生一些物質,為可能出現的危險做出逃跑或戰斗的準備。于是,肺和心臟加速運轉,向所有肌肉輸送氧氣;身體許多部位的血管會收縮,瞳孔會放大以準備戰斗。肌肉緊張會影響身體的上半部分,包括頸部、肩膀和脊柱。這就是為什么壓力是導致背痛的心理因素之一。
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示,與沒有壓力的人相比,自述壓力大的人出現腰背痛的可能性高3倍。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意大利醫院疼痛評估和治療科主任愛德華多·斯通斯基解釋:“壓力是一種警覺反應,會在人體內產生痛苦和焦慮的狀態,導致各種肌肉攣縮,尤其是頸椎和腰椎部位的肌肉,這些都是警惕性很高的肌肉,一旦被不必要地激活,就會引發疼痛。”壓力的特殊性在于它會在夜間激活所有肌肉,導致頸部和腰部等肌肉的疼痛。疼痛和壓力會導致睡眠障礙,進而引發焦慮、痛苦,并帶來更多疼痛、失眠、焦慮和壓力,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那么如何預防壓力引起的背痛?以下是專家的一些建議:
1.接受治療。斯通斯基說,要預防壓力,就需要確定壓力源是什么,“看看讓我們感到壓力的原因是否可調節、可避免,或者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影響。”
2.改變飲食習慣。“預防肌肉疼痛和壓力的方法是改變生活習慣。”斯通斯基說。他建議減少咖啡、可樂飲料和糖分含量高的食物攝入,多吃水果、蔬菜、雞肉、魚、干果和吸收較慢的碳水化合物。
3.多運動。研究顯示,運動不僅有助于減輕背痛,而且還是一種眾所周知的情緒改善劑。斯通斯基說:“強烈建議每天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是散步、跑步、騎自行車以及舞蹈等,每天最好運動40分鐘。”
4.鍛煉腰腹部。鍛煉腰腹部可以為更強壯、更抗壓的背部打下基礎。鍛煉身體的“核心”部位可以改善體態,保護脊柱,讓你在運動時更加敏捷和自信。
5.適度使用社交媒體。多項研究顯示,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壓力。
6.減少機械性勞損。斯通斯基舉例說,長時間背著沉重的包或持續在屏幕前工作會造成機械性勞損。他建議大家定時主動休息以及經常改變工作姿勢。
張今歌
《生命時報》 2024-06-21 第1809期 第6版
報道稱,當面臨壓力時,大腦會產生一些物質,為可能出現的危險做出逃跑或戰斗的準備。于是,肺和心臟加速運轉,向所有肌肉輸送氧氣;身體許多部位的血管會收縮,瞳孔會放大以準備戰斗。肌肉緊張會影響身體的上半部分,包括頸部、肩膀和脊柱。這就是為什么壓力是導致背痛的心理因素之一。
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示,與沒有壓力的人相比,自述壓力大的人出現腰背痛的可能性高3倍。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意大利醫院疼痛評估和治療科主任愛德華多·斯通斯基解釋:“壓力是一種警覺反應,會在人體內產生痛苦和焦慮的狀態,導致各種肌肉攣縮,尤其是頸椎和腰椎部位的肌肉,這些都是警惕性很高的肌肉,一旦被不必要地激活,就會引發疼痛。”壓力的特殊性在于它會在夜間激活所有肌肉,導致頸部和腰部等肌肉的疼痛。疼痛和壓力會導致睡眠障礙,進而引發焦慮、痛苦,并帶來更多疼痛、失眠、焦慮和壓力,最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那么如何預防壓力引起的背痛?以下是專家的一些建議:
1.接受治療。斯通斯基說,要預防壓力,就需要確定壓力源是什么,“看看讓我們感到壓力的原因是否可調節、可避免,或者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影響。”
2.改變飲食習慣。“預防肌肉疼痛和壓力的方法是改變生活習慣。”斯通斯基說。他建議減少咖啡、可樂飲料和糖分含量高的食物攝入,多吃水果、蔬菜、雞肉、魚、干果和吸收較慢的碳水化合物。
3.多運動。研究顯示,運動不僅有助于減輕背痛,而且還是一種眾所周知的情緒改善劑。斯通斯基說:“強烈建議每天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是散步、跑步、騎自行車以及舞蹈等,每天最好運動40分鐘。”
4.鍛煉腰腹部。鍛煉腰腹部可以為更強壯、更抗壓的背部打下基礎。鍛煉身體的“核心”部位可以改善體態,保護脊柱,讓你在運動時更加敏捷和自信。
5.適度使用社交媒體。多項研究顯示,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導致壓力。
6.減少機械性勞損。斯通斯基舉例說,長時間背著沉重的包或持續在屏幕前工作會造成機械性勞損。他建議大家定時主動休息以及經常改變工作姿勢。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