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餓還吃或是心病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8-11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除了飽腹,吃東西還是很多人獲得安慰、減輕壓力的方式,被稱為“情緒化進食”。美國“積極的力量”網站刊文指出,偶爾、適量地通過飲食取悅自己沒有問題,但是出現以下情況,就可能是病態,需要調理、干預。
張 楠 編譯
《生命時報》 2024-07-05 第1813期 第15版
①不餓也要吃
情緒化進食者可能會大量吃零食,或在吃飽以后還繼續吃。因為這已經變成了他們的習慣,把食物作為管理自己情緒的一種應對機制,在感到壓力、壓抑、焦慮時,就會下意識地伸手拿食物,不知不覺越吃越多,嚴重時會暴飲暴食。
②渴望特定食物
糖、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因為能提供暫時的安慰或快樂,也被叫做“安慰性食物”。情緒化進食者對這類食物有偏好,且口味越來越重、食量越來越大。
③秘密進食
因為對自己吃的東西或吃的量感到尷尬或內疚,情緒化進食患者常常獨自或偷偷吃東西。
④有失控感
明知道自己過度放縱了,但就是停不下來,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
⑤吃完感到后悔
飽餐一頓的人通常是快樂的,但存在情緒性進食問題的人,吃完不僅覺得身體不舒服,還有后悔、內疚、羞恥感。
⑥常把吃喝當獎勵
偶爾款待自己沒有過錯,如晉升后吃頓慶祝餐。但經常采用這種獎勵方式,可能就是情緒化進食的早期跡象。
⑦食物占據大腦
如果一整天腦子里想的都是食物,而且要花很多時間緩解自己大吃帶來的愧疚,就要懷疑是否為情緒化進食。
不餓還拼命吃的源頭,多與不良、不成熟的壓力應對方式有關。人在承受壓力時,身體會生成皮質醇,這種激素會增加食欲,對含糖、脂肪和咸味食品渴求感更強。所以,管理能力差的人,會簡單粗暴地通過食物來抑制或緩解負面情緒。還有的人是因為無聊或缺乏刺激,漫無目的地吃東西能帶來享受感。但不加以控制的話,就會慢慢變成“有壓力就吃”“無聊就吃”的習慣,讓身心都受損。
當你發現自己“沒事就在吃”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調整,避免發展為非理性進食。
識別誘因。問問自己是什么原因觸發了情緒化進食。是壓力、無聊、孤獨,還是其他?確定誘因有助于采用正確的方法來應對情緒。
采用替代性應對機制。吃喝確實能讓人心情好,但它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建議努力培養出健康的壓力應對方式,如鍛煉、冥想、業余愛好、與親友交談等,才能讓事態往積極的方向走。
練習正念進食。在進食過程中,充分地感受食物,比如關注食物的顏色、氣味、質地和味道,還可以覺察自己吃東西時的想法和感覺。
規劃飲食。定好每頓正餐、加餐吃什么,避免因不良情緒采取沖動性飲食。
尋求幫助。如果情緒化進食影響了日常生活,最好向心理治療師尋求幫助。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