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發牢騷能增效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8-20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生活壓力和消極情緒需要宣泄口。發牢騷、吐槽雖說“名聲”不好,但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賴巧珍
《生命時報》 2024-07-16 第1816期 第15版
工作生活中,出現不滿、委屈是在所難免的,而這些情緒,宜疏不宜堵。比如在家庭中,有些父母從來不愿聽孩子的抱怨,只會講“這有什么可說的”“你努力做好自己就行”“抱怨有用嗎”,完全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失去了可能的抒發渠道,親子關系就無法改善。職場中也一樣,無法與同僚或上司表達工作中的不滿和意見,長此以往,員工容易負能量爆棚,影響工作效率和內部人際。而要是能創造一個“你說我聽”的氛圍,鼓勵人們適當表達不滿,給對方一個發泄口,不僅能夠緩解壓力,還會讓對方感到被尊重,提升積極情緒,促進關系和生產力。而且,人們普遍存在“歉疚心理”,即當自己吐槽、發泄過多時,會意識到“是不是說太重了”,從而因為歉疚產生補償心理,通過好好表現、努力工作等來彌補。
牢騷可能不總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是正確的。牢騷效應本質是一種溝通,只要渠道順暢、正視問題,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家庭或組織中可靈活使用這個效應,給親人、員工等提供“合理合法”的發泄機會。比如可以定期組織“吐槽大會”,讓家人、員工暢所欲言。在這天,家長和領導者做好傾聽的角色,不要隨意打斷,更不要激烈反駁。吐槽大會的本意并非解決實際問題或揪出責任方,而是讓大家說出不悅。很多時候,只要“我說的話被聽到”就有效果,不必針鋒相對分出對錯。要是集中起來吐槽場面不好控制,或大家不愿、不敢當面或在公開場合提意見,不妨設立線下或線上的匿名“意見箱”,這樣不僅能收集員工對單位政策、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建議,還可以了解員工認為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對提高工作積極性和及早修正問題都是有益的。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