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壓力太大太小都不好

壓力太大太小都不好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9-16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過于輕松沒活力 適度刺激助發展 壓力太大太小都不好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張敏婷

  《生命時報》 2024-08-16 第1825期 第15版


  人們常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心理學研究也發現,壓力與成就之間有著倒U型關系,從“沒有壓力”到“壓力過大”,人的表現可分為五種,稱為五個壓力區。

  無力區——失去活力。無力區,是壓力與成績倒U型曲線的起點,一個幾乎感受不到壓力的“寧靜地帶”。在這里,人們沉浸在無憂無慮中,但由于缺乏外部挑戰和刺激,會慢慢失去前進的動力,目標變得模糊不清,行動力逐漸衰退,整個人呈現出惰怠、毫無生機的精神面貌。如果你時常感到生活無聊,對日常任務感到厭倦,總在逃避而不是面對問題,你可能就處在停滯不前的無力區。任由本能惰性發展是有風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長期毫無壓力意味著毫無生命力,也意味著失去能力、耐力和韌性,在以后遇到困難時可能一蹶不振。

  不妨借助“無所事事”這個時機,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和熱情所在,慢慢打破這種惰性、激發內在的動力。平時在生活、工作中,可逐步增加任務難度,在小小的挑戰中邁向更有活力的發展階段。

  舒適區——輕松應對。一個人做著熟悉且能輕松應對的事,在這種穩定狀態下,壓力若有若無,給人安逸的感覺。在舒適區的人有一定活力,但因為每天的行為可預測,創新和挑戰的欲望減弱。如果你對新事物感到畏懼、對現狀感到過于滿意、缺乏提升自我的動力,就可能要對生活進行調整,適度發展自己的技能和潛力。

  走出舒適區首先要有強烈的意愿,比如問問自己是否渴望更多職業可能性,或是否想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隨后從一件想做的事入手,比如學習一門新語言、結識新朋友等,都能帶來新奇感和成就感,為迎接更大的挑戰做準備。另外,還沒目標但想改變現狀的人,不妨先嘗試一些對自己有價值但難度較高的事,如深度閱讀、體育鍛煉、參與長線項目等。這些努力可幫助我們克服舒適區的慣性,邁向成長。

  發展區——促進成長。這是壓力與績效倒U型曲線的上升階段,一個能適度激發潛能的區域。在這里,壓力恰到好處,人們表現出一定的積極性和適應性,面對任務時既緊張又興奮。當你發現自己在挑戰面前有期待、有動力,在解決問題后有快感時,就處于發展區。

  為了在發展區中實現自我成長,我們需要設定具有挑戰性但可達成的目標,小步快走并隨時調整、適應變化;也要學會有效平衡壓力與資源,將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促進持續發展,避免過度消耗。

  潛能區——自我突破。人的突破常常需要“推一把”,不論這個壓力是外部給的還是出于自身要求,接近臨界點的壓力能催生新技能、新體驗、新成就,甚至成為人生轉折點。處在這一區域的人,會展現出非凡的行動力和創造力,面對極端任務也能調動深層潛力,實現自我超越。如果你能感受到壓力帶來的緊迫感,同時伴隨著強烈的動力和決心,則可能處在“破繭成蝶”的階段。

  為在潛能區中實現突破,我們要讓壓力可控,必要時需尋求外部支持,積極應對壓力;同時要保持對目標的專注和執著,才能挖掘自身潛能。

  破壞區——危機狀態。壓力超過警戒線的人是動彈不了的,行為會像處于無力區一樣,啥也不做。這是心態崩潰、健康受損的表現。當持續感到壓力巨大、難以集中注意力、情緒低落時就要警惕,需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危機管理,避免壓力對身心造成破壞性影響。調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學習壓力緩解技巧、向親朋傾訴等都有效,必要時,可尋求專業精神心理醫師的幫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