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五國積極應對“牙病潮”

五國積極應對“牙病潮”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0-13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世衛數據顯示,近半數人患口腔疾病,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密切相關 五國積極應對“牙病潮”


  本報駐丹麥、德國、英國、美國、日本特約記者 荷 芃 青 木 紀雙城 潘秋辰 楊志華

  《生命時報》 2024-09-24 第1835期 第1版

  俗話說:“牙不好,疾病滿身跑。”大量研究證實,牙病與糖尿病、中風、呼吸道疾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全球近半數人口患有口腔疾病,且病例增長速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在全球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牙病已成為重大挑戰,不少國家都在采取積極措施來延緩這股“牙病潮”。

  丹麥:學校附近必有牙科診所

  一口健康的乳牙是為恒牙健康打基礎,但乳牙的牙釉質比恒牙薄,更難抵抗口腔內食物代謝產生的酸素,出現齲齒。據此,為評估特定人群的齲齒、缺牙和補牙狀況,世界衛生組織開發了乳牙齲失補指數(DMFT)。2020年數據顯示,丹麥的乳牙齲失補指數屬全球最低,是全球成年人牙齒最好的國家。這得益于丹麥政府在1972年正式啟動的《兒童口腔保健法》。

  該法律規定每個城市都要建立未成年人牙病防治診所,并為兒童青少年免費提供服務。而且,這些診所的設置需考慮學校的地理位置、學生人數、交通狀況。因此,丹麥的學校附近總能找到牙科診所,且每個診所約配備10套診療設備,以及相應數量的主治醫師、牙醫助理。該法律還明確了口腔保健的具體內容,包括定期檢查口腔發育情況,洗牙、拔牙、正畸等治療。

  在丹麥,兒童檢查牙齒屬于強制性措施,牙醫會通過郵件或短信將檢查日期直接發給家長,而家長負有法律責任,必須確保兒童按時檢查。從1歲開始,丹麥兒童通常每半年或一年就要就診一次,大多數家長還遵循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12歲以下兒童應由父母幫忙刷牙,以免清潔不到位引發齲齒。

  丹麥政府還將口腔健康教育納入教學大綱,幼兒園教學需涵蓋基本口腔常識,比如早晚刷牙;小學、初中、高中課程會涉及牙齒結構、牙齦疾病,以及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等。在此影響下,成年人仍習慣定期檢查牙齒,牙科診所也會按時發送提醒。年近90歲的丹麥老人尼爾斯仍是滿口好牙,沒有缺齒、齲齒,他說:“每次離開牙科診所前,牙醫都會不厭其煩地提醒每天用牙線、控制含糖食物攝入量。我一直照做才擁有這口好牙。”

  德國:不洗牙會上調保費

  近期,德國聯邦牙科協會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德國老年人的牙齒狀況日益改善,65~74歲人群平均擁有約17顆天然牙,而這一數字在20年前只有10.4顆;患牙周炎的老年人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這一進步的實現,得益于德國人早早為每顆牙建立了詳細檔案。

  “對德國人來說,牙齒不僅關系健康,也會影響個人魅力。牙齒不整潔、口氣不清新會影響生活、工作,甚至是戀愛、婚姻。”德國聯邦牙科協會專家拉法爾對《生命時報》特約記者表示,從嬰兒長出第一顆乳牙開始,德國人就要去牙科診所給每顆牙齒建立檔案,“牙齒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會留檔。”拉法爾表示,該檔案是全國聯網,無論身處哪座城市,當地牙醫都能查到每個人最新的牙齒狀況、治療方案,以及洗牙、補牙信息。

  除了建立檔案外,德國成年人的法定醫療保險均含有牙醫保險,且每年提供兩次免費洗牙服務,而這項牙醫保險有條特殊規定——如果投保人當年不洗牙,第二年將上調保險費;如果投保人平時不按時護牙引發牙病,次年會收取雙倍保險費。這是因為,德國治牙的費用是口腔護理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如果每年按時洗牙、檢牙,不僅可降低保險費,還能享受免費美牙等額外項目,德國人看牙時還會攜帶一個積分冊,檢查頻次達到要求后醫保報銷的比例更大。

  英國:開始對甜食征收糖稅

  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等機構近期刊發的研究發現,預計到2050年,超半數英國人會患不同程度的牙病,尤其是年滿60歲的人,齲齒數量將增加近一倍。對于即將到來的“牙病潮”,英國早早開始了準備。

  在英國,擁有一口好牙離不開公立醫療系統的支持。1948年,英國全民醫療服務體系成立,承諾“將提供所有醫療、牙科和護理服務。任何人,無論貧富都能使用。”隸屬該服務體系內的牙科診所中,老年人、兒童的診療費用全免,多數成年人的花費會分為3檔:第一檔為23.8英鎊(1英鎊約合9.4元人民幣),包括口腔檢查等簡單診療,以及開具抗生素、止疼片等處方藥;第二檔為65.2英鎊,在第一檔基礎上增加了齲齒修復、拔牙等診療;第三檔為282.8英鎊,進一步涵蓋鑲牙、牙齒矯正等復雜治療。

  在“牙病潮”背景下,英國的牙科服務越來越難預約,從一天到一周、一個月不等。為減少預約、排隊、等候的時間,越來越多人選擇去私人診所,但那里價格更昂貴,診療費從20~60英鎊不等,治療費比公立醫院高數倍。為此,在人口最密集的英格蘭地區,約1.1萬家獨立牙科醫療服務機構中,有3/4取得了提供公立醫療服務的資質,可同時提供公費和自費服務,以減輕患者負擔。

  為防患于未然,除了維系價格相對合理的公立牙醫服務外,英國政府從2018年4月起開始階梯式征收“糖稅”,以降低公眾的含糖飲料消費量。比如含糖量5~8克/100毫升的甜飲料稅率較低,稅額為18便士/升(約1.6元人民幣/升);超過8克/100毫升以上的,需繳納24便士/升(約2元人民幣/升)。調查顯示,開征“糖稅”后,英國因齲齒就醫的兒童人數逐漸下降。

  美國:擴大口腔醫保覆蓋人群

  在美國人的觀念里,潔白整齊的牙齒不僅是社交標配,還代表了社會階層,不少公司的招聘信息都會明確要求“牙齒整潔”。在這種認知的影響下,從出生起,美國家長就特別注重孩子的口腔衛生。但因偏愛甜食、含糖飲料,美國成年人患口腔疾病的人數多于患其他部位疾病人數。

  在美國,牙齒護理是高優先級的剛性需求,但費用昂貴,只有8%由公共機構承擔,48%來自個人商業保險,其余需自掏腰包,只有兒童牙科診療服務普遍納入各州強制補助計劃,老年居民醫保也只涵蓋少部分項目。2012年,美國兒童、5~19歲的青少年群體中,有16%患有齲齒且未經治療;2016年,近9%美國人因費用問題推遲或放棄牙科治療。

  美國為此采取了相應改進措施,比如通過“平價醫療法案”向社區衛生中心提供資金補助,擴大醫保受益人范圍,同步推進口腔健康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此后,沒有醫保的人群幾乎下降了一半,低收入成年人也可獲得牙科護理服務。

  為增加執業牙醫數量,美國33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共同出資創立“牙科貸款償還計劃”,即由政府幫牙科畢業生還貸,但條件之一是“牙科畢業生前往有牙醫缺口的地區就業”,各州還通過增加牙科員和牙科助理人數來改善服務緊缺現象。近年來,美國國家保險對兒童口腔保健和治療的投入增加,一些牙科學校也在籌備建設中,未來或將有更多專科醫生、診所出現。

  日本:持續推動“8020”護齒計劃

  自1989年以來,日本厚生勞動省和日本齒科醫師會一直在推動一項名為“8020”的護齒計劃,即國民在80歲時保留至少20顆牙齒,希望“人們能終身享受用自己牙齒吃飯的樂趣”。對個人而言,這一計劃從出生前就開始進行了。

  妊娠期女性患牙周病可增加早產、低體重兒風險。在日本,女性懷孕后需及時報名登記,領取母子手冊,然后可去牙科免費檢查齲齒、牙齦狀態等。每隔一段時間,孕婦還需去政府福利保健中心參加牙齒保健講座,了解相關知識。

  等到嬰幼兒出生后,日本政府規定要在1歲6個月、3歲時進行免費的牙齒檢查,查看有無齲齒、牙齦和口腔黏膜有無異常、有無咬合不正等;每年的學校體檢也必須包括牙科檢查;即使成年后,日本有些地方政府也會依據《健康增進法》,對40歲以上人群每10年開展一次牙科檢查。

  在大量需求下,日本到處都有小型牙科診所。據統計,日本牙科診所數量接近7萬家(作為對比,日本被認為是便利店大國,但數量約5.5萬家),可見牙科診所數目之多。在日本,牙醫與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也會緊密合作,共同管理糖尿病、癡呆癥等慢病患者,不僅提高了患者的整體健康,還降低了醫療成本和社會負擔。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