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也有了經紀人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0-16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尋找適宜養老機構 配套服務伴隨終身 養老也有了經紀人
《生命時報》 2024-09-27 第1836期 第5版
王先生原本是做護工中介生意的,但新冠疫情過后,他發現工作很難開展。很多曾經合作的養老院都說:“我們不缺護工,缺住戶,你們能介紹嗎?”于是,他轉向了一個新行當——養老經紀人,主要任務是為老人推薦合適的養老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從事這類工作,他們連接了養老行業的供需兩端,成為行業中新的一環。
“干這行要把客戶當爸媽”
王先生在北京有一個10人左右的小團隊。剛起步時,他們一邊與各社區服務中心建立聯系,讓他們幫忙推薦老人,一邊運營自媒體賬號,拍短視頻、寫推薦文章等,以此觸達家里有高齡老人的中青年。隨著影響力的擴大,王先生接觸的養老院越來越多,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調研流程,主要針對養老機構的位置、等級(2019年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接待人群、服務特色、床位數、環境、收費標準等,必要時還會對負責人進行專訪。王先生說:“這些信息都會拍成視頻,供大家參考。普通人自己去參觀,很難能了解得這么全面?!彼麄冇袝r還能拿到更優惠的價格,比如每月便宜幾百元,由于客戶多為工薪階層,普遍追求性價比,所以這也算是一個優勢。而且他們只掙養老院的錢,老人及家屬可免費咨詢。王先生團隊與每個養老院的合作模式都不同,主要包括“簽單抽成”和“宣傳外包”兩種,前者是他們介紹老人入住抽取一定費用,后者是幫養老院運營社交平臺賬號。
在收費模式上,駐扎北京的郭先生團隊則走了另一條路線。他原本是某大型財經教育機構的講師,學生中有不少是養老金融從業者。郭先生在與他們的交流中發現了商機,建立了一個養老服務信息庫,面向老人及家屬提供付費咨詢服務??驮捶矫妫壬饕靠蛻敉扑]。“很多老人入住養老院后會自發宣傳,讓鄰居、朋友來找我咨詢?!?br />
王、郭二人自稱,客戶滿意度比較高。郭先生直言:“大多數人對養老機構的期待值不高,還停留在滿足溫飽的階段,入住后反而有驚喜?!贝送猓麄兊姆詹皇且诲N子買賣,而是會伴隨老人后半生。老人入住后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他們幫忙協調,如果解決不了,會介紹新的養老院;老人一旦生病,他們會幫忙尋找醫療機構;老人過世,他們可以幫家屬對接殯葬公司。
王先生坦言:“干這行就是要把客戶當成自己爸媽,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考慮,這是基本素質?!币环矫?,目前大部分人還不知道養老經紀人,對養老院、養老社區的印象偏負面;另一方面,養老經紀是一個緩慢的增量市場,從業者不能在起步階段就自毀名聲。郭先生稱:“行業要持續發展,必須想辦法扭轉公眾印象,這需要從業者共同維護行業形象。”
供需雙方存在信息差
國家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丹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截至2023年底,我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共計40.4萬個,其中注冊登記的養老機構4.1萬個,床位823萬張,但各地養老機構空置率處于40%~50%,居高不下。這是因為,大眾對養老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雙方沒有匹配上,養老經紀業務便應運而生。
郭先生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說,當前養老資源的提供方非常多元,除了傳統的政府、公益組織、醫療機構等,還有銀行、保險公司、房地產商等,資源也各有特色,如地產系以優質的房屋環境著稱、保險系以文旅及保險為賣點,其收費模式、服務模式等往往讓人眼花繚亂。這些信息都有較高的認知門檻,且宣傳成本很高,受限于此,不少養老機構運營情況不理想,即便是國央企牽頭的公益養老中心也不能幸免。就職于某國投康養中心的何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中心有500張床位,重點彌補該市在公辦養老院方面的空缺,收費偏低,自理級每月2500元,最高的每月5600元,但宣傳大半年僅有20位老人入住。
從需求方看,大部分老人不了解養老業,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比如有的老人行動受限,需要專人照料,請保姆不僅花費大,專業度也往往不夠;有的老人入住了家附近的養老院,三天兩頭需要外出就醫。郭先生說:“如果找到合適的養老機構,上述問題其實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為了讓供需匹配起來,養老經紀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社交平臺、線下社區。記者調查發現,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均已出現類似職業人,服務范圍并不局限于這些城市,例如郭先生團隊駐扎在北京,服務卻遍布全國,因為許多客戶都喜歡到旅游城市養老。
發展初期需更多監管
烏丹星表示,養老經紀業務的出現反映了市場對此類服務的需求。養老經紀人連接了供需雙方,不僅能為老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還能對大眾進行市場教育,所以他們不僅是中介,還是養老知識的傳播者。但她也說,當前該行業處于野蠻生長階段,可能出現言論誤導、弄虛作假、為了利益欺詐客戶等情況。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進行干預和引導,讓行業規范發展。
首先,在市場監管方面,政府應制定準入規則及行為規范,如要求在管理機構報備、注冊等;及時處理、公布已發生的不良事件;對機構發布的內容進行預審和常規檢查。其次,行政機構可以主動搭建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群眾提供更為可信、準確的信息,但同時也要允許民間同類信息平臺的存在,更好地把信息傳達給消費者。
烏丹星建議,大家可以適當咨詢養老經紀人,但為了避免上當受騙,不可過度依賴,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多找幾位經紀人,進行綜合評估,縮小自己的選擇范圍;做決策時,應保持頭腦清醒,不要過度迷信養老經紀人的話術,而是要明確自身情況、需求、預算等,通過實地考察、體驗、試住,挑出合適的養老機構。
受訪專家:
國家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 烏丹星
本報記者 牛雨蕾《生命時報》 2024-09-27 第1836期 第5版
王先生原本是做護工中介生意的,但新冠疫情過后,他發現工作很難開展。很多曾經合作的養老院都說:“我們不缺護工,缺住戶,你們能介紹嗎?”于是,他轉向了一個新行當——養老經紀人,主要任務是為老人推薦合適的養老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從事這類工作,他們連接了養老行業的供需兩端,成為行業中新的一環。
“干這行要把客戶當爸媽”
王先生在北京有一個10人左右的小團隊。剛起步時,他們一邊與各社區服務中心建立聯系,讓他們幫忙推薦老人,一邊運營自媒體賬號,拍短視頻、寫推薦文章等,以此觸達家里有高齡老人的中青年。隨著影響力的擴大,王先生接觸的養老院越來越多,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調研流程,主要針對養老機構的位置、等級(2019年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接待人群、服務特色、床位數、環境、收費標準等,必要時還會對負責人進行專訪。王先生說:“這些信息都會拍成視頻,供大家參考。普通人自己去參觀,很難能了解得這么全面?!彼麄冇袝r還能拿到更優惠的價格,比如每月便宜幾百元,由于客戶多為工薪階層,普遍追求性價比,所以這也算是一個優勢。而且他們只掙養老院的錢,老人及家屬可免費咨詢。王先生團隊與每個養老院的合作模式都不同,主要包括“簽單抽成”和“宣傳外包”兩種,前者是他們介紹老人入住抽取一定費用,后者是幫養老院運營社交平臺賬號。
在收費模式上,駐扎北京的郭先生團隊則走了另一條路線。他原本是某大型財經教育機構的講師,學生中有不少是養老金融從業者。郭先生在與他們的交流中發現了商機,建立了一個養老服務信息庫,面向老人及家屬提供付費咨詢服務??驮捶矫妫壬饕靠蛻敉扑]。“很多老人入住養老院后會自發宣傳,讓鄰居、朋友來找我咨詢?!?br />
王、郭二人自稱,客戶滿意度比較高。郭先生直言:“大多數人對養老機構的期待值不高,還停留在滿足溫飽的階段,入住后反而有驚喜?!贝送猓麄兊姆詹皇且诲N子買賣,而是會伴隨老人后半生。老人入住后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他們幫忙協調,如果解決不了,會介紹新的養老院;老人一旦生病,他們會幫忙尋找醫療機構;老人過世,他們可以幫家屬對接殯葬公司。
王先生坦言:“干這行就是要把客戶當成自己爸媽,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考慮,這是基本素質?!币环矫?,目前大部分人還不知道養老經紀人,對養老院、養老社區的印象偏負面;另一方面,養老經紀是一個緩慢的增量市場,從業者不能在起步階段就自毀名聲。郭先生稱:“行業要持續發展,必須想辦法扭轉公眾印象,這需要從業者共同維護行業形象。”
供需雙方存在信息差
國家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丹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截至2023年底,我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共計40.4萬個,其中注冊登記的養老機構4.1萬個,床位823萬張,但各地養老機構空置率處于40%~50%,居高不下。這是因為,大眾對養老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雙方沒有匹配上,養老經紀業務便應運而生。
郭先生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說,當前養老資源的提供方非常多元,除了傳統的政府、公益組織、醫療機構等,還有銀行、保險公司、房地產商等,資源也各有特色,如地產系以優質的房屋環境著稱、保險系以文旅及保險為賣點,其收費模式、服務模式等往往讓人眼花繚亂。這些信息都有較高的認知門檻,且宣傳成本很高,受限于此,不少養老機構運營情況不理想,即便是國央企牽頭的公益養老中心也不能幸免。就職于某國投康養中心的何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中心有500張床位,重點彌補該市在公辦養老院方面的空缺,收費偏低,自理級每月2500元,最高的每月5600元,但宣傳大半年僅有20位老人入住。
從需求方看,大部分老人不了解養老業,也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比如有的老人行動受限,需要專人照料,請保姆不僅花費大,專業度也往往不夠;有的老人入住了家附近的養老院,三天兩頭需要外出就醫。郭先生說:“如果找到合適的養老機構,上述問題其實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為了讓供需匹配起來,養老經紀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社交平臺、線下社區。記者調查發現,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均已出現類似職業人,服務范圍并不局限于這些城市,例如郭先生團隊駐扎在北京,服務卻遍布全國,因為許多客戶都喜歡到旅游城市養老。
發展初期需更多監管
烏丹星表示,養老經紀業務的出現反映了市場對此類服務的需求。養老經紀人連接了供需雙方,不僅能為老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還能對大眾進行市場教育,所以他們不僅是中介,還是養老知識的傳播者。但她也說,當前該行業處于野蠻生長階段,可能出現言論誤導、弄虛作假、為了利益欺詐客戶等情況。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進行干預和引導,讓行業規范發展。
首先,在市場監管方面,政府應制定準入規則及行為規范,如要求在管理機構報備、注冊等;及時處理、公布已發生的不良事件;對機構發布的內容進行預審和常規檢查。其次,行政機構可以主動搭建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群眾提供更為可信、準確的信息,但同時也要允許民間同類信息平臺的存在,更好地把信息傳達給消費者。
烏丹星建議,大家可以適當咨詢養老經紀人,但為了避免上當受騙,不可過度依賴,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多找幾位經紀人,進行綜合評估,縮小自己的選擇范圍;做決策時,應保持頭腦清醒,不要過度迷信養老經紀人的話術,而是要明確自身情況、需求、預算等,通過實地考察、體驗、試住,挑出合適的養老機構。
有關【老齡化】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