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歲老人連續54年增加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0-26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日本百歲老人連續54年增加 已達到9.5萬余人,女性占比88.3%
據報道,日本平均每10萬人中有約76位百歲以上老人。據今年7月《國際骨科》雜志刊發的研究,2024年全球估計有72.2萬百歲老人,約占總人口的0.01%;在百歲老人總量方面,日本、美國、中國、印度和泰國位列前五;在百歲老人占比方面,日本、意大利、美國、中國、印度位列前五。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老年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征表示,日本人之所以壽命長,離不開該國較成熟的養老照護和適老化體系,以及民眾相對健康的飲食結構。一方面,日本作為亞洲較早踏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對老齡化的研究更早,當前在健康管理、照護等領域形成了成熟的體系,在適老化改造方面也是亞洲多國調研和學習的對象。得益于發達的經濟水平,日本的養老院建設、醫療資源和技術等均處于較高水平。另一方面,受地理、自然資源等因素影響,日本居民的飲食相對清淡,鈉鹽攝入量較少,魚類、禽類、乳制品攝入較多,同時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較高,更貼合健康飲食模式。
至于女性為何更長壽,王征認為,女性的雌激素保護作用是長壽的一個優勢,雌激素有利于調節血脂代謝,使絕經前女性高血脂發病比男性少,心臟病、冠心病等發病率較低。但這并不意味著女性健康水平一生都高于男性,臨床觀察發現,老年女性患慢性疾病的現象更普遍。隨著年齡增長,女性下肢力量及耐力的下降速度快于男性;老年女性抑郁癥發病率更高。“相比長壽,達到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健康老齡化’,才是更切實的目標。”王征建議,老年人從以下幾點入手提升生活質量。
保持均衡飲食。很多老人存在不良飲食習慣,導致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謝性疾病高發。老年朋友可遵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采取低脂、低鹽的清淡飲食。北方老人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高,與過量攝入鈉鹽有關,應給予重視并改善。
養成鍛煉習慣。老年人應定期鍛煉,可通過快走、慢跑等,起到增強心肺功能、維持肌肉、預防疾病的作用。
培養積極心態。老年人不是社會負擔,而是具有豐富經驗和智慧的群體。老年人應擺正心態,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做好疾病預防管理的基礎上,正視并接納衰老帶來的身體功能減退,培養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
正確獲取信息。現在,網上的信息泥沙俱下,老年人應提升健康素養,學習獲取可靠信息的方式,不被錯誤信息誤導。
王征稱,隨著老齡化程度逐年遞增,應盡快解決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痛點,如解決居家老人的飲食、康復問題,失能老人照護問題等。同時,應提高對老年人的照護水平,提升從業者專業素養。此外,應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監測預警及健康信息檔案管理。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老年內科副主任醫師 王 征
本報記者 張炳鈺《生命時報》 2024-10-15 第1839期 第4版
據報道,日本平均每10萬人中有約76位百歲以上老人。據今年7月《國際骨科》雜志刊發的研究,2024年全球估計有72.2萬百歲老人,約占總人口的0.01%;在百歲老人總量方面,日本、美國、中國、印度和泰國位列前五;在百歲老人占比方面,日本、意大利、美國、中國、印度位列前五。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老年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征表示,日本人之所以壽命長,離不開該國較成熟的養老照護和適老化體系,以及民眾相對健康的飲食結構。一方面,日本作為亞洲較早踏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對老齡化的研究更早,當前在健康管理、照護等領域形成了成熟的體系,在適老化改造方面也是亞洲多國調研和學習的對象。得益于發達的經濟水平,日本的養老院建設、醫療資源和技術等均處于較高水平。另一方面,受地理、自然資源等因素影響,日本居民的飲食相對清淡,鈉鹽攝入量較少,魚類、禽類、乳制品攝入較多,同時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較高,更貼合健康飲食模式。
至于女性為何更長壽,王征認為,女性的雌激素保護作用是長壽的一個優勢,雌激素有利于調節血脂代謝,使絕經前女性高血脂發病比男性少,心臟病、冠心病等發病率較低。但這并不意味著女性健康水平一生都高于男性,臨床觀察發現,老年女性患慢性疾病的現象更普遍。隨著年齡增長,女性下肢力量及耐力的下降速度快于男性;老年女性抑郁癥發病率更高。“相比長壽,達到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健康老齡化’,才是更切實的目標。”王征建議,老年人從以下幾點入手提升生活質量。
保持均衡飲食。很多老人存在不良飲食習慣,導致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謝性疾病高發。老年朋友可遵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采取低脂、低鹽的清淡飲食。北方老人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高,與過量攝入鈉鹽有關,應給予重視并改善。
養成鍛煉習慣。老年人應定期鍛煉,可通過快走、慢跑等,起到增強心肺功能、維持肌肉、預防疾病的作用。
培養積極心態。老年人不是社會負擔,而是具有豐富經驗和智慧的群體。老年人應擺正心態,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做好疾病預防管理的基礎上,正視并接納衰老帶來的身體功能減退,培養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
正確獲取信息。現在,網上的信息泥沙俱下,老年人應提升健康素養,學習獲取可靠信息的方式,不被錯誤信息誤導。
王征稱,隨著老齡化程度逐年遞增,應盡快解決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痛點,如解決居家老人的飲食、康復問題,失能老人照護問題等。同時,應提高對老年人的照護水平,提升從業者專業素養。此外,應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監測預警及健康信息檔案管理。
有關【長壽】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