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早衰困擾年輕人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0-28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長時間戴耳機 壓力大常熬夜 聽力早衰困擾年輕人
世界衛生組織推算,全球有超10億12~35歲人群面臨失去聽力的風險。近日,美國民調機構Talker Research對2000人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35%的受訪者表示,因“聽不清”而在眾人的聊天中被排除在外,23%的“90后”和“00后”這種感受尤為明顯。歐洲、亞洲年輕人也面臨類似問題。法國聽力中心研究表明,70%的17~28歲年輕人存在耳鳴;韓國首爾大學醫院研究發現,17%的青少年出現了噪音性耳聾。北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宋海濤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我國,年輕人同樣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受損。耳鳴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中青年占患者總數的2/3。
北京王府中西醫結合醫院耳聾耳鳴門診主任醫師高留華表示,老年人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隨著年齡增長,神經功能逐漸減退,加之伴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病,從而導致頭部和內耳供血不足,出現聽力下降。而年輕人聽力受損,主要與生活方式有關。
宋海濤提醒,由于常規體檢中沒有詳細的聽力檢查,來做檢查的患者常常是已經出現耳朵悶堵或耳鳴等情況。若等到聽力下降再來做檢查,就已經比較嚴重了。如果年輕人發現自己經常聽不清別人講話,要求對方重新說一遍,需要提高手機、電視的音量,安靜或平常狀態下有耳鳴現象,被人說講話聲音大,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檢查治療,同時每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測。生活中,要給耳朵留出休息時間,不要一天到晚戴著耳機聽音樂、看視頻;保持耳道干燥,盡量不要掏耳朵,如果耵聹較多,影響聽力,可定期到醫院進行清理。
受訪專家:
北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 宋海濤
《生命時報》 2024-10-18 第1840期 第2版
世界衛生組織推算,全球有超10億12~35歲人群面臨失去聽力的風險。近日,美國民調機構Talker Research對2000人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35%的受訪者表示,因“聽不清”而在眾人的聊天中被排除在外,23%的“90后”和“00后”這種感受尤為明顯。歐洲、亞洲年輕人也面臨類似問題。法國聽力中心研究表明,70%的17~28歲年輕人存在耳鳴;韓國首爾大學醫院研究發現,17%的青少年出現了噪音性耳聾。北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宋海濤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我國,年輕人同樣存在不同程度的聽力受損。耳鳴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中青年占患者總數的2/3。
北京王府中西醫結合醫院耳聾耳鳴門診主任醫師高留華表示,老年人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隨著年齡增長,神經功能逐漸減退,加之伴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病,從而導致頭部和內耳供血不足,出現聽力下降。而年輕人聽力受損,主要與生活方式有關。
①長時間戴耳機
高留華表示,門診中經常有大學生來就診,覺得耳朵有響聲,聽力檢查顯示低頻聽力、中頻聽力都不錯,但4000赫茲以上的高頻聽力卻下降了,只有30~40分貝,是臨床上典型的噪聲性損害引起的聽力下降,下降曲線相當于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明明平時基本接觸不到噪音,怎么會出現聽力損傷?這是年輕人喜歡長時間戴著耳機看短視頻、打游戲,有時還會戴耳機聽著歌入睡導致的。一般情況下,人能感受到的舒適音量不超過40分貝,但環境噪聲往往會到70~80分貝。在嘈雜的環境里,想要聽清楚耳機的內容,音量必須放大至超過環境聲音的30分貝以上,背景噪聲越大,人會將耳機的音量調得越大。只要每天聽耳機超過2小時,就可能會損害耳蝸里的毛細胞和聽神經,出現聽力損害。“毛細胞是稀缺資源,數量在出生時就確定了,損傷一個就少一個,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高留華說。
②精神緊張、常熬夜
長時間處于高強度壓力、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下,會導致大腦及聽覺神經的供血供氧不足,內耳微循環出現障礙,引發耳鳴、聽力下降,甚至誘發突發性耳聾。另外,一般年輕的耳鳴、耳聾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過度疲勞期。比如,不少白領患者反映耳聾前曾連續加班,睡眠少,感覺十分勞累;學生患者則多表示在考試前有持續熬夜的經歷。
宋海濤提醒,由于常規體檢中沒有詳細的聽力檢查,來做檢查的患者常常是已經出現耳朵悶堵或耳鳴等情況。若等到聽力下降再來做檢查,就已經比較嚴重了。如果年輕人發現自己經常聽不清別人講話,要求對方重新說一遍,需要提高手機、電視的音量,安靜或平常狀態下有耳鳴現象,被人說講話聲音大,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檢查治療,同時每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測。生活中,要給耳朵留出休息時間,不要一天到晚戴著耳機聽音樂、看視頻;保持耳道干燥,盡量不要掏耳朵,如果耵聹較多,影響聽力,可定期到醫院進行清理。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