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減塑”迫在眉睫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2-18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一年賣出213億杯,產生43萬噸塑料垃圾,近80%被焚燒,回收率很低 茶飲“減塑”迫在眉睫
《生命時報》 2024-11-26 第1851期 第11版
環保組織太平洋環境資源中心2024年發布的《解鎖奶茶新綠意:中國奶茶行業減塑路徑研究》顯示,中國現制茶飲行業去年賣出超過213.1億杯現制茶,產生了約43萬噸塑料垃圾。這些主要作為生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的塑料廢棄物,約有79.86%被焚燒處理、12.46%被填埋、7.67%通過其他方式處理,回收率很低。
現制飲品行業“減塑”亟需提上日程。目前,奈雪的茶、喜茶等大型新茶飲連鎖品牌,已在利用價格優惠促使消費者用自帶杯。不過,由于自帶杯攜帶不便及外賣飲品難以使用的劣勢,推廣較難。相比之下,同屬于“重用模式”的循環杯則提供了另一個可持續的選擇。
在使用循環杯“減塑”這條路上,中國臺灣開了一個好頭。臺灣省自2002年開始推動限塑政策,2018年8月禁止堂食用塑料杯、紙杯、塑料碗等一次性容器。自2023年1月1日起,連鎖便利商店和連鎖速食店必須提供循環杯租借服務。比如,作為連鎖便利店頭部企業的“全家”,2021年即嘗試小范圍試點“循環便當”“循環杯”使用。一年后,循環杯系統被大規模引入全臺門店。截至2023年4月,全家旗下已有440間門店推行重用杯計劃,遠超法律5%的規定,當年共節省一次性杯9.6萬個,循環杯歸還率高達95%。
大陸地區也有先行者。2023年,湖南長沙本地咖啡品牌猿素咖啡率先開始重用杯試點實踐。他們將循環杯融入會員制度,會員辦理年卡后,可享折扣、專屬杯等福利,專屬杯可寄放在店內重復使用。自項目推行以來,截至今年4月,猿素咖啡已成功節省超過1400個一次性塑料杯。
試點和推廣循環杯,看上去只是環保之舉,背后卻暗含商業上的考量。一方面,消費者對綠色產品及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環境友好的循環杯有利于提升品牌的正面形象,吸引更多消費者,達到開源目的;另一方面,重用模式從長期來看可減少一次性包裝的采購和庫存管理成本,實現節流。
對規模更大的頭部或上市企業來說,好處會更多。仍以“全家”為例,其于2023年4月牽頭成立全臺首個跨產業的“循環杯大聯盟”,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甲店借、乙店還”服務,覆蓋連鎖超商、咖啡店等多行業品牌。大聯盟促進了行業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催生出專業可重用方案供應商,例如環海凈塑、好盒器、杯特等。供應商的出現又能進一步推動更多企業嘗試,形成良性循環,驅使循環杯走向成熟和完善,并形成規模化的商業模式。頭部企業作為“開局者”和“組局者”,行業影響力則進一步加強。目前,包括瑞幸、喜茶、霸王茶姬等在內的多家飲品品牌門店數已高達上千家。在激烈競爭下,出海成了這些品牌新的增長方向,這意味著它們在海外將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禁塑、限塑政策。盡早布局、發展循環杯,有助于品牌達成甚至超越合規,提前規避風險。
大陸地區目前尚未建立大范圍、成熟的循環杯市場。循環杯系統建設需前期投入,將增加運營成本和商業風險,這一點在猿素咖啡身上得到印證。隨著會員人數增多,猿素咖啡店內循環重用杯的存儲空間和日常管理壓力不斷增大。對此,或可借鑒臺灣經驗,由政府、管理機構、第三方機構和現制飲品企業共同分擔轉型成本,增強企業信心和啟動動力,鼓勵部分企業率先嘗試重用模式,而后帶動更多企業完善產業鏈。
值得注意的是,重用模式不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說教和灌輸,而要通過觀察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引導其逐漸從一次性消費過渡到重用消費模式。因此,企業還需要通過優化循環杯設計、減輕重量等,解決攜帶不便問題;通過增設歸還點等,解決消費者歸還不便問題。無論如何,現制飲品行業是時候嘗試循環杯了。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