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書評>> 徐說內經素問19玉機真藏論②之病傳化

徐說內經素問19玉機真藏論②之病傳化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25-1-27 00:01
【分頁導航】

  中醫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庸的思想,既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這個思想,不僅指導中醫的實踐,而且因為它是哲學,所以可以指導世間的一切。我曾經在22年3月寫過一篇文章《中醫思維.俄烏戰爭.學習就業》,講的就是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立場-即不偏不倚的中立思想,這既是我國外交一貫的政策,也是中醫的思想在國家大政方面的具體體現。因此,學習中醫,其實學的就是一種哲學,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換言之,學習中醫,最該學的就是一種認識世界的哲學思想。具體到如何用藥,如何扎針,如何刮痧......這些純技術性的東西,不應該放在學中醫的首位,而恰恰,現在很多人,追求的不是“道”,而是“術”,這就使得在面對各種復雜的病變時,無法做到,因時因地因人而宜了,無法做到舉一反三了,這就是學東西太死的原因。


  在“徐說內經素問19玉機真藏論②之病傳化”一文中,前半段闡述的是病氣傳導的過程,而后半段強調的各種危癥和死癥。在這里,我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剝繭抽絲發現,最重要的論點還是胃氣。“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有胃氣生,無胃氣死的道理。


  其實,你注意觀察和發現,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只要手上的大魚際處出現了塌陷,必定是氣血耗盡之癥,這些人,基本上是胃氣衰敗,離死不遠了。同時,你再觀察一下動物,也會發現,只要是能吃能喝的,都生命力旺盛,反之,不愛吃喝的,都屬胃氣衰敗之象,都是危癥和死癥。因此,學習中醫的過程,就是學習哲學的過程,學習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過程,這點希望網友們切記!!!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