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何時迎來輝煌的明天

【byb.cn XJ】 前幾天,一個大連的網友來京找到我,暢談了中醫的現狀及未來的前景。他30多歲,是學中醫出身的,在一家醫院里工作,卻不得不使用西醫的診治方法給人看病,覺得很不爽,于是毅然辭職,準備嘗試用中醫的方法調理病人,但又面臨著缺少盈利模式的問題,很是苦惱,于是,我和他談及了我對中醫的現狀及未來的看法。下面是我談話的部分觀點。
中醫何時迎來輝煌的明天
在寫文章前,剛好又看到了一篇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的講話,他針對目前中醫院在診療活動中,多采用西醫的手段,而拋棄了傳統的中醫診療手段的做法時指出,中醫要姓“中”。
其實,在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醫療體制中,受利益驅動,醫療單位采用什么診療方法,不是人們的主觀意志決定的,甚至包括了傳統的中醫。因此,單純地用行政的方法進行干預,是不會起多大作用的。
記得幾年前,曾經看過貴州衛視龍永圖主持的一檔《論道》節目,請的嘉賓是李連杰。我們都知道,李連杰的成名,靠的是80年代的一部電影《少林寺》,此后,中國功夫風靡全球,也成就了李連杰國際影星之路。
其實,早在李連杰之前,就有李小龍和成龍等前輩對中國功夫進行過推廣,但畢竟,他們都沒有根植在中國大陸這塊廣袤的土壤上,因而,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時,就缺少了一份的厚重底蘊。對比李連杰,他的出名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并承載了中國5000年文明的積淀,因而讓人感覺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節目中,有觀眾讓他談談讓青少年習武的問題。李連杰說,其實,武術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其存在的價值,已經從最初的注重技擊,變成了技擊和身心雙修的一種文化。在冷兵器的時代,功夫的作用很明顯,而科技發展至今,在熱核武器的時代,功夫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傳承。
對比一下我們可以發現,中醫和武術一樣,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中國是西醫在朝中醫在野,在此情況下,流傳幾千年的中醫文化沒有滅絕,一定有其深厚的文化傳承基礎。這種文化,已經深藏于國人的心中。
目前中醫的現狀,就是民間熱,官方冷。民間為什么熱?是因為人們發現,中醫的養生文化是其精髓,養生行的是上醫,治的是未病,這一點是西醫不具備的。那官方為什么冷呢?因為西醫很少談及養生,很少談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和天人合一的理論。從其誕生之初,行的就是下醫,治的就是已病,他開發出無數的先進儀器,研究出無數的藥物,其目的就是從下醫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如果人們學會了中醫養生,身體都健康了,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了,你覺得西醫的買賣是不是要受影響,那是絕對的。因而,受利益驅動,西醫是希望病人越多越好,病的越重越好,病程越長越好,終身服藥才符合藥廠的利益。正是這種利益驅動,才會有媒體不斷地打壓中醫養生名人,誰出名就打誰,讓你永世不得翻身,并踏上千萬只腳。
改革開放前,在公費醫療體制下,每個單位為了減少醫藥費的沉重負擔,都會鼓勵員工加強體育鍛煉。而如今,當醫保社會化后,國家成為最終的買單人,你覺得每個企業還會行上醫之事嗎?多一個病人,就多一分花費,而這部分費用,就成為了另一部分人飯碗,這個完整的醫藥產業鏈就此形成了。因而,寄希望于中醫姓“中”,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心愿了。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襪04-03
- [本站]說說過敏那點事03-27
- [本站]從春眠不覺曉這首詩說起03-20
- [本站]說說抑郁癥那點事03-13
- [本站]東北.糖尿病高發.滑雪03-06
- [本站]AI讓醫療平權正變為現實02-27
- [本站]急性胃痛剛好又出現體位性眩...02-20
- [本站]春節夜急性胃痛用Deeps...02-13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