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銘:一把長壽之門的鑰匙

【byb.cn】? (摘自:搜狐資訊)養生經典語: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疫,氣弱病來侵。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不高興)。亥寢鳴天鼓,寅興漱玉津。妖邪難侵犯,精氣自全身。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刺激性食物)。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兩部醫學經典著作,在中華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僅精通醫術,更通曉養生術,享高壽102歲,成為醫生中的壽星。他的這篇《養生銘》,讀之可使人悟出一些道理。
?
以上整整100個字,卻囊括了長壽養生的大道理。一開始孫思邈強調的是情緒,二是飲食,三是睡前和起床前“敲天鼓”(用手捂耳以指敲頭后)、“漱玉津”(以舌攪口腔生津液然后徐徐咽下),四是不吃刺激性強食物,不做情緒波動大的事。通篇語言直白道理明了,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情緒平和,睡寢有規律,飲食平淡。
?
現代人不缺乏營養,但許多人養生的誤區多在“激烈”二字上。一講到吃先想到營養滋補熱量千卡,一說到玩講求情緒激動亢奮才好,一喝酒更是一日恨不醉三回,這些恰恰違反了《養生銘》內核部分。
?
調理情緒是健康的第一要素,調理膳食是保證健康的前提,孫思邈“勿使悲歡極”告誡人們,大悲大喜都是傷人的利器。“當令飲食均”是說,飲食的葷素、時間的間隔、食量的大小都以“均”字為準則。且不說大吃大喝暴食暴飲,只說現代人在用餐的時間上就丟掉了這個“均”字。或早餐不吃,造成時間間隔的失均;或晚餐過盛過飽,造成葷素食量等方面的不均。長此以往,哪有不病之理?
?
孫思邈是唯物論者,“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人生命的長短不是命運所定,完全在于本人。這就是說,長壽與夭折的鑰匙我們各自拿在了手上,哪個門向你打開,是因為你自己打開了它。由此道一句,既然我們手中都掌握著命運之門的鑰匙,何不打開長壽之門,躲開夭折之門呢?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