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教母”何以風光依然

【byb.cn】?(摘自:鳳凰網)2011年7月,媒體連續刊發報道,從馬悅凌的“神醫”之旅、馬悅凌糕產地成謎等多個角度對這個“養生教母”展開調查。報道刊發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7月23日央視《新聞調查》也關注了馬悅凌,播出了題為“馬悅凌神話”的報道。8月6日,記者突然接到了馬悅凌的一條短信:“今天衛生部專家已經登出了質疑央視新聞調查的文章,也算是我對這次事件的一個回應”(8月7日《錢江晚報》)。
?
也許,再牛掰的肖邦,也彈不盡圍觀者的沮喪。達芬奇變得強硬了、郭美美母女拋頭露面了,如今連馬悅凌也開始高調反擊了。
?
原來馬悅凌找到了“靠山”!這個靠山來頭不小——衛生部醫療質量安全監測CHQIS課題組副組長王錫寧。王錫寧確實力挺馬悅凌。其觀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極力美化馬悅凌,比如,直接稱馬悅凌就是“當代張仲景”,并表示“我在研究馬悅凌的博客時,就深受感動”;另一方面貶損媒體、質疑記者,“100%的新聞報道缺乏醫學專業知識”。
?
批評記者其實并無不可,只要有根有據。但是把馬悅凌比喻成“當代張仲景”,則是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既是侮辱醫圣,也是侮辱公眾。好在已經有學者挺身駁斥——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專家、博導王旭東認為王錫寧支持馬悅凌的文章,江湖味道十足,張仲景是歷史上的醫圣,將馬悅凌比作張仲景,這十分荒唐,很不嚴謹。
?
應該說,馬悅凌有權利辯解,也有權利拉大旗作虎皮,問題的關鍵在于,其所鼓吹的生吃泥鰍,容易致病,害人無數,為何不被究責?其實,別說是醫圣,馬悅凌連醫生都不是,其人已經涉嫌非法行醫,為何就一直安然無恙?此前,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談到馬悅凌事件時也表示,“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個人和組織利用群眾對于養生保健的強烈需求,打著所謂專家、權威的幌子,迷惑或者欺騙消費者,借機斂財,并對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但為何,時至今日,馬悅凌仍然囂張風光、惑亂人心?不僅沒有跌倒,反而頂著“當代張仲景”的帽子跳出來,很愜意也很得意,不無挑釁之意。
?
不得不說,違法成本太低,是江湖騙子有恃無恐的主要原因;而牟利甚豐,則是騙子層出不窮、招搖撞騙的一大原因。從欺世盜名的“劉太醫”,到聲稱“綠豆治百病”的張悟本,從“照片先生”劉逢軍,到“神仙道長”李一……一個比一個玄乎,一個比一個善于斂財,但是東窗事發被公眾點破膿包后,往往只是沉寂而已,自身并未受到應有或多么大的懲處,當已經賺得盆滿缽溢,沉寂又能如何?所謂的“大師”被撕下畫皮后,為何依然過得很好、活得很滋潤?這值得叩問。究竟是法律法規不健全還是執法部門太懶惰、不作為?
?
此外,還需叩問,衛生部專家王錫寧為何力挺馬悅凌?一個身家很豐厚的名人,身后總不缺抬轎子、吹喇叭、捧臭腳的所謂專家,只要不違背公共利益,這倒不太可怕,怕就怕兩者存在利益勾連,吹喇叭是有利可圖。
?
在馬悅凌看來,衛生部專家王錫寧仿佛成了救命稻草?其實,這是救命稻草還是壓垮馬氏神話的最后一根稻草,真說不好。衛生部已經表示,王錫寧針對馬悅凌的事件進行表態,只是個人意見,不代表衛生部對此事的看法。但是,既然王錫寧頂著衛生部的名義為虎作倀,衛生部就不能簡單地撇清責任,而應該依規約束。同時,針對馬悅凌涉嫌非法行醫之事等問題,執法部門應該盡快、準確地查證并及時依法懲處。如果法律不被尊重,騙子逍遙法外,馬悅凌們怎會絕跡?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