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 本站>> 251名專家持證上崗就是走過場

251名專家持證上崗就是走過場

byb.cn
[本站] 作者 :XJ 日期:2011-8-19 07:03

  【byb.cn XJ】 近日,由北京的所謂“官方”認定的251名專家終于可以“持證上崗”了,似乎從此規范了健康教育這塊領域,但是,這份名單到底對規范健康教育市場有多少作用,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我們仍然對此做法有很多疑問。


251名健康專家持證上崗就是走過場


  疑問一,這份名單的官方,到底是誰?


  查閱了很多資料,終于在北京市衛生局的官網---北京衛生信息網(http://www.bjhb.gov.cn/),看到了一篇題為:“關于發布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專家的通知”的文章,發布時間是8月8日,文章結尾,以EXCEL附件的形式,查詢到這251名專家的詳細名單。(http://www.bjhb.gov.cn/ggtz/201108/t20110808_37894.htm


  仔細查閱了北京衛生信息網,我們發現了這樣一條8月10日發布的新聞“遴選健康科普專家 傳播科學健康知識”(http://www.bjhb.gov.cn/wsxw/201108/t20110810_38031.htm),文章是這樣說的:


市衛生局網站截圖


  “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的需求,同時通過傳播科學的健康知識,培養正確的防病治病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實現促進全民健康,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組織開展了北京健康科普專家遴選工作。

 

  本次遴選工作,北京市共有141家醫療機構推薦報名1425名候選專家,1318人通過初審,經過由在京臨床、預防系統相關專業領域的權威專家組成的北京健康科普專家評審委員會認真嚴格、科學嚴謹的評審,加上特邀了部分衛生部、中國健康教育協會聘請的全國健康科普專家,共有251人成為北京首批健康科普專家,涵蓋了內科、外科、中醫、兒科、婦科、精神心理、預防保健、康復等18個專業和學科。”


  日前,北京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名單已在北京衛生信息網上公布。完成了健康傳播與媒體溝通技術與技巧培訓的北京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即將“持證上崗”,在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的統一領導與安排下,參與在京電視、報紙和網絡媒體的健康科普傳播工作,開展面向全體市民的健康科普大講堂系列講座,作為區縣優秀健康教育資源參與轄區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通過北京首批健康科普專家遴選,充分調動更多的活躍在臨床、公共衛生等醫學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廣泛參與到健康科普傳播工作中,為群眾提供了科學、有效、安全、實用的健康科普知識和健康技能,逐步形成群眾信任的北京健康科普專家品牌。


終于找到了,以附件形式發布的251名專家名單

點擊下載251名專家名單Excel表格


  顯然,通過此條官方新聞,我們獲知,認證這些專家的官方為: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但是,我們在網上卻找不到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的官方網站,而北京市衛生局的官網上,此消息也無顯著標識,名單還是以附件形式發布的,很不容易找到。不知如此遮掩意欲何為?


  稍微瀏覽一下我們發現,這個倉促出臺的名單,有不少錯誤,比如:經常在電視上露面的中國農業大學的副教授范志紅,職稱怎么搖身一變成了“副主任醫師”了?


這份倉促出臺的名單還是有一些漏洞


  疑問二,到底是否需要持證上崗?


  在上面這條北京市衛生局的新聞中,聲明這251名專家,將持證上崗,在媒體上做健康教育宣傳活動。但是,8月17日,當首批251名專家的名單在媒體上公布后,市衛生部門卻又做出如此表述:


  首批251名獲“官方認證”養生專家名單公布后,昨天市衛生部門表示,此次遴選的專家門檻之一是擁有在二級以上醫院供職的經歷,并且須具有本科以上學歷、高級職稱,防止非專業的“偽專家”忽悠市民。不過,并非所有“出鏡”的養生專家都必須取得市衛生局的認證


  從這段新聞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是否持證上崗出鏡,市衛生部門前后表述矛盾。這對于那些養生媒體來說,在操作過程當中,很難把握。據分析,官方之所以做出前后矛盾的表述,應該是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壓力。咱們就舉個例子,像曲黎敏、張其成等一批非醫生類的中醫養生理論的學者,就不符合官方認定的“硬件條件”,但是他們卻很受受眾的歡迎。再比如程凱,雖然他的學歷和職稱滿足了上述條件,但他是否在二級以上的醫院供過職,我們從他的簡歷中無法查閱到。就拿供職這個“硬件”來說,供職多長時間算是供過職,也無明確的規定。程凱在自己開的診所里行醫,算不算二級醫院?


  而面對于上榜的一些名人來說,比如黃建始、王隴德、曾光來說,他們都不是醫生,只是教授,從硬件上,顯然也不符合“持證上崗”的要求。但人家的地位在那呢,所以,還是頒發個證,這樣顯得更方便些。


  我們反過來看,是否有了證,上了鏡,就一定會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呢?這可未必。有的醫生會看病,但不會做科普,有的會寫書,但一上電視就暈鏡。像張悟本、馬悅凌這些民間的養生師,都是一路從市場上殺將出來的,是民眾選擇了他們,而不是簡單以是否有證就能解決一切。媒體為了收視率,肯定也要選擇那些受歡迎的養生師,更何況,現在有沒有證,都可以上電視。


  疑問三、名營醫院補排斥在外


  從上述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這些專家大都來自二甲以上醫院或是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而平日里出鏡頻繁的曲黎敏、程凱、趙之心等知名養生專家均被排除在外。市民對此提出質疑,這些專家是否不具備健康科普資質?同時,此次名單的公布,也讓部分民營醫院感到難以接受。


  近日,孔醫堂董事長、名醫孔伯華后人孔令謙表示,此次名單的公布,本是一件好事,有利于規范當前的養生市場,但是將民營醫院全部排斥在外,未免過于“一刀切”。他舉例說,自己的哥哥孔令詡是享受國務院津貼的知名老中醫,但同樣不在名單之列。

 

  他認為,這次名單的出爐,會對民營醫院造成消極影響。“衛生局應該把重點放在監管上,而不是排斥民營醫院。”他說。

  顯然,官方的這種做法,無疑是要扶持正規軍,而“打擊”游擊隊!


  疑問四、醫生會向客人講述如何不得病,而斷了醫生自己的財路嗎


  在別有病網站,筆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養生業屢遭打擊為何仍生生不息http://www.neimengedu.cn/doc_3018.aspx,在此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養生和看病本身就是一對矛盾,作為養生為,其目標是少得病和不得病;而作為看病的醫生,尤其是目前市場化的醫院來說,病人越多越重越好,你想想,你能期待著醫生向病人透露不生病的智慧嗎?如果大家都不生病了,醫生的收入從哪來?藥廠的收入從哪來?醫療器械廠商的收入從哪來?讓醫生去給病人做健康教育,不是是明擺著斷醫生的財路嗎?


  任何人做事,都要有其經濟目的,在現有市場經濟體制下,醫生做健康教育,他的經濟目的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反之,像曲黎敏等人講《黃帝內經》,宣傳養生思想和理念,她推行的文化傳播,提高影響力,她的經濟目的是出書而獲益。


  當然,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專家,他們上媒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擴大影響,給醫院或者個人做軟性廣告宣傳,讓更多的病人去找醫生或者找醫院。但是,看看北京哪一個三甲醫院不人滿為患,醫生忙都忙不過來,他們根本就不缺病人,再宣傳,對醫生甚至醫院在經濟利益上其實都不會有太多的幫助。反而有可能病人通過養生而去醫院看病的越來越少。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北京市衛生局推出的所謂健康專家持證上崗制度,對于規范健康教育市場,幾乎沒有任何的幫助,也不具有強制力,因而,張悟本們以后應該還會出現,因為按衛生局的說法,并非所有“出鏡”的養生專家都必須取得市衛生局的認證媒體從收視的角度考慮,還會用那些沒證但又受觀眾歡迎的健康專家。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