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養生先養性 藥王孫思邈養生有道

養生先養性 藥王孫思邈養生有道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1-11-10 07:18

  【byb.cn】(摘自:食品科技網)?養生的目的在于健康生活,延長壽命,生活要在有一個健康體質的前提下過得更好。養生方法是達到養生目的的具體手段,是達到延年益壽使人們始終保持健康的實踐方法,孫思邈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養生方法。

?

孫思邈

?

  唐代的孫思邈非常重視調養人的性情,尤其是重視生活細節。孫思邈小的時候身體不好,為了給他看病,家里把錢都花光了。在他十幾歲時,才開始學醫,最后終于成為一代大醫,被老百姓稱為“藥王”。最后享壽達一百多歲。

?

  養生必須“養性”

?

  孫思邈認為,養生必須從生活細節做起,才能保證健康。孫思邈稱之為“養性”,養性就是養生的一部分。他說:“夫養性者,欲所習成性,性自為善,不習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簡單地說,如果我們養成了好的習性,那么身體氣血就平和,百病自然不生。這就是治未病的道理。

?

  孫思邈非常重視生活習慣,他希望一些好的做法,成為人們的習性。

?

?? ? 孫思邈的養生十要

?

?????? 1.嗇神。嗇神之法即養生之術。“夫養性者,欲所驚剞以成性,性自為善。”性善則內外百病不起,災禍無由以生。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養。他“身居亂世紛爭之中,視功名利祿如糞土”。嗇神之要又須節制情志和七情以養神。神者為心所主,七情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分屬五臟,過用則傷。告誡人們“莫憂思,莫大怒,莫悲傷,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懷忿恨。”要做到“拼外援”以養神。


  2.愛氣。

?

?????? 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愛氣必須懂得精能化氣,氣有生精,精氣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思過用必定耗氣傷精的道理。愛氣還須通曉“依時攝生法則”,即使身體適合四季氣候的變化,如冬季嚴寒,陽氣內藏,不可作勞汗出,以免發泄陽氣,有損健康。所以要以食攝養以保氣。

?

??????? 3.養形。

?

?????? 即重修身之道。他說“雖常服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長生也。”養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強調運動能使人氣血流通,經脈和調。但要避免過勞。如“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只有重養形方能強身。


  4.導引。

?

?????? 導引、按摩,吐納、調氣是孫思邈養生要妙的重要內容。前者為健身體操,以動為主,后者為呼吸體操,以靜為主,二者均屬氣功范疇,名動靜氣功。導引調氣可祛病延年。

?

??????? 5.言論。

?

?????? 養生須“從四正”(言行坐立),言為四正之首。他強調“言最不得浮想妄想”。要像孔子說的那樣“思無邪”,只有心無邪念,言語才能得其“正”。他要求人們“莫多言,多言則乏汽。”“宜少語,少語則氣得以充養。”要做到慎言語以防耗氣。


  8.反俗。

?

?????? 即反世俗求長生。“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繁而我小記,眾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小事累意,不臨時俗之儀,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引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反俗概括了他的養生諸法。

?

??????? 9.醫藥。

?

?????? 指服食藥以保健而言。他長年隱居山林,研究藥物養生功效,發現“百藥有濟命”之功效。如茯苓酥,主除萬病,久服延年;杏仁酥,主除萬病,除諸風、虛勞冷方;地黃酒酥,令人發白更黑,齒落更生,健腦滿室,還年卻老等。

?

?????? 10.禁忌。

?

?????? 禁忌是多方面的:在德行方面要做到“修善積德”、“常念善勿念惡”“常念生無念殺”、“常念信無念欺”。在飲食方面,如“食物冷熱相宜”,因“熱能傷骨,冷能傷肺”應做到“熱勿灼唇,冷無冰齒”;飲酒,“久飲酒者,腐爛腸胃,漬髓蒸筋,傷神損壽”,所以“飲酒不欲使多,勿令至醉”;男女方房事,“凡新沐、遠行、發疲、飽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熱病士瘥、女子月血、新產者,皆不可合陰陽。”又須避忌“大風、大雨、大動”,若犯之則“損人神”男女皆病,生子也有殘疾或多病。


?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