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養生堂陳海波放緩衰老的腳步全集

【byb.cn】?2012年4月2日至4月6日,連續5天,BTV養生堂節目力邀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北京大學醫學部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陳海波等五位專家做客節目現場,為您深度講解《放緩衰老的腳步》系列節目。共5集,敬請收看~
?
嘉賓介紹:
?
陳海波
?
陳海波,1983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1989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93~1994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國立老年醫學研究所學習一年。現為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北京大學醫學部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神經心理學組組長、運動障礙疾病學組副組長,中國臨床神經科學、中華實用醫藥雜志、腦血管疾病雜志等雜志編委。
?
毛永輝
?
毛永輝,北京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1988年畢業于四川醫科大學, 2004年獲碩士學位, 具有較豐富的腎臟病診治經驗及血液凈化治療的經驗。
?
張耀光
?
張耀光,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
薛慶云
?
薛慶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醫學部,協和醫科大學)。衛生部北京醫院骨科行政主任,關節外科專家、主任醫師,北京醫院肩關節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骨科學會骨質疏松專業學組副組長,關節鏡專業學組委員,國際脊柱運動功能重建學會常務委員,北京關節外科學組副組長,骨科學會關節專業學組委員,亞洲肩關節協會理事,華裔骨科協會理事。《中華外科雜志》特約編委,北京關節鏡專業學組副組長,歷任北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何青
?
何青,中華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電子企業協會專家顧問、深圳市青科協顧問、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營銷實戰總裁研修班》班主任。
?
衰老和退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
很多老年朋友要正視這個現象,首先要在心理上調整好自己,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眼睛花了、頭發白了、腿腳不利落了,首先在心理上接受不了,整天自怨自艾,覺得自己老了,沒用處了,這種想法時間一長容易產生抑郁心理,對健康非常不利。應該正視這一現象,用科學的辦法延緩衰老,讓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年輕一些。
?
有這樣一個公式,可以推算出人的壽命。
?
哺乳動物的壽命=性成熟期×(8—10),人類的性成熟期約12-14年左右,由此推算,人的壽命=14年×(8—10)=112—140年左右。根據WHO的統計,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是72歲,女性是75歲。
?
人的壽命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環境、飲食、基因等等,不過最大的因素是疾病,很多疾病是由于器官的退化衰老引起,器官一旦衰竭失去了功能,自然就無法維持正常的身體運轉而導致死亡。讓我們的器官保持最大的功能,盡量延緩它們的衰老,就可以延長壽命。
大腦是最先開始衰老的器官,大概在25歲左右,大腦就開始了退化。
?
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在探求“心”的奧秘,追根究底地想要知道“心”到底存在于哪個部位。現代醫學則認為“心”是由腦部的作用所產生,而負責“心”功能的,則是腦部縱橫交錯的神經細胞網絡。
成人的腦重量約為1200~1500克。組成成分約有77%是水分,10%是脂肪,其余則由蛋白質、氨基酸、糖等物質所構成。
?
大腦新皮質位于大腦最外層,其下方是大腦邊緣系統,掌管感情、本能與短期的記憶等功能。接下來則是間腦,負責維持生命活動。中腦及延髓與意識相關。延髓下方與脊髓相連。中腦、延髓旁是小腦,負責調節動作的平衡與順暢。?
?
一旦我們的腦出現了退化,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嚴重的疾病,危害我們的健康。
大腦衰老歲引起的疾病,最常見的就是帕金森和老年癡呆。
?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巴金森氏癥或柏金遜癥,多在60歲以后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痹”。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在≥55歲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40歲人群中則為0.4%.本病也可在兒童期或青春期發病。
?
阿爾茨海默病所謂的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并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患病率研究顯示,美國在2000年的阿爾茨海默病例數為450萬例,年齡每增加5歲,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數將上升2倍,也就是說,60歲人群的患病率為1%,而8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30%。
?
并不是腦部出現退化就會發生帕金森和老年癡呆,腦部發生退化首先會出現出現認知和運動障礙,當退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變成帕金森和老年癡呆,我們要在出現認識和運動障礙的時候就及時介入,延緩退化的發展,避免發生帕金森和老年癡呆。
?
現在提倡低鹽少油健康飲食,但是少鹽不代表不吃鹽,過少攝入鹽會加速大腦的老化。老年人年齡每增加10歲,血鈉平均值比年輕人降低1mmol/L。因慢性病住院的患者中,22.5%病人有低鈉血癥。如果鹽攝入的過少,會加重腦部的損害。根據科學的測算,一天應該攝入鹽的量應該是4-5克比較合適,既能滿足腦部的需要,又不會給血壓增加負擔。
?
僅僅靠看報紙看電視并不能延緩大腦認知功能的退化。大家想想看,你看完電視后或小說后你能回憶多少?單向的接收是不夠的,需要雙向的互動。就是要學習,有意識的記憶并思考。就像我們今天的節目,如果只是我在講,大家不參與只是聽,可能要不了幾分鐘大家就睡著了,回去一想,呀,今天這位大夫講什么了啊?所以,互動是很重要的,其根本就是大家都腦子要動起來。其實認知能力是多方面的,涵蓋了所有日常生活活動所需的能力,包括生活起居,家務活動,社會交往,買賣物品等。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老年人退休后不適應,什么活動都不參加,也不愿與人交往,很快就智力下降甚至癡呆了。所以老年人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了,這樣會加速大腦的退化。應當正常生活,盡可能多做事,找事做,多參加社會活動。
?
悅悅
人的壽命
記憶力測試
大腦結構模擬圖
大腦退化
方便老年人的房屋設計
?
- [視頻-講座]養生堂王衛國保護人體生命樞...09-18
- [視頻-講座]這款美鼻神器真有那么神?05-2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溫建民繭子背后有隱...04-26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霄智齒需要拔嗎04-10
- [視頻-講座]養生堂郭偉怕冷背后暗藏腦梗...02-07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狂...11-14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王傳林致命的傷口破...11-13
- [視頻-講座]健康之路范學順便血就是痔瘡...10-31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