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心臟性猝死

【byb.cn】?(廣匯報)連日來,一系列猝死事件頻頻見諸報端,從殲-15艦載機研制總指揮羅陽,到廣州國際馬拉松賽上的21歲青年、上海某高校1000米體質測試中的大學生……他們的離世給家庭、社會帶來傷痛,也提示人們重新認識一個危險誘因:心臟性猝死。
?
許多疾病都可以造成猝死,但心臟性猝死比例最大,占非事故突發性死亡的80%。什么是心臟性猝死?可否預防?什么人是心臟性猝死高危人群?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重新認識“心臟性猝死”。
?
救治黃金時間僅6-8分鐘,院外存活率不足5%
?
心臟性猝死定義為:急性癥狀發作后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驟然喪失為特征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無論是否知道患者有無心臟病,死亡時間和形式都無法預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為41.84例/10萬,以13億人口推算,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約為54.4萬例/年。
?
調查發現,我國男性心臟性猝死發生率高于女性,分別為44.6例/10萬人和39.0例/10萬人。心臟性猝死的院外存活率不足5%,因為大多數心臟性猝死發生時無人在側,即使被發現,也很難在6-8分鐘內給予有效治療,每分鐘流逝意味著搶救成功機會減少7%-10%。
?
80%源于冠心病,病變潛伏于中青年期
?
既然心臟性猝死如此兇險,作為非醫學專業人員,如何預防心臟性猝死?
?
有研究顯示,80%的心臟性猝死源于冠心病,因此我們要關注冠心病的預防。冠心病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病變基礎是心臟惟一的營養動脈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使心臟供血不足,嚴重時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臟性猝死。
?
很多人以為冠心病是老年人才得的慢性病,其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始于30歲。中青年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斑塊體積或許不大,狹窄并不嚴重,所以平日無特別不適,但粥樣斑塊可能在某些應激條件下突然變得不穩定,發生破裂,在數分鐘內引起冠脈內急性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閉塞,產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而且,中青年沒有良好的冠狀動脈側枝循環保護,較老人癥狀更兇險,“好端端的人一下子就不行了”,這是人們對中青年心臟性猝死震驚與不解的地方。
?
不少危險因素會導致冠心病,以及心臟性猝死:
?
【年齡】目前,年齡是心臟性猝死重要的危險因素。心臟性猝死的高發年齡在50-69歲。無論是無癥狀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還是心肌梗死以后的患者,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
【心臟性猝死病史】大量研究表明,有心臟驟停病史或心臟性猝死復蘇成功的幸存者,再次發生心臟性猝死的危險性很高。心臟性猝死搶救成功的幸存者,1年內再發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為25%-30%;3年內的病死率接近50%,因此不要抱僥幸心理,必須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
【性別】心臟性猝死中,男性比女性多見,男女比為1.71∶1。無論是冠心病患者,還是無明顯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男性的心臟性猝死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女性。
?
【吸煙】較多研究表明,吸煙是心臟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吸煙者的冠心病死亡率較不吸煙者增高3.5倍,戒煙1年可使冠心病危險降低50%。
?
【高血壓】血壓增高可成為心臟性猝死的獨立危險因素。美國Framingham心臟研究表明,隨著血壓增高,心臟性猝死發生率也增高,其與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的水平有關。
?
【血脂異常】隨著膽固醇水平升高,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卒中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血脂異常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
?
【血糖升高】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糖尿病患者中每10人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對于糖尿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相當一部分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時血糖增高,他們的血糖升高非常隱蔽,因此不能只關注空腹血糖,而忽視餐后2小時血糖的檢測。
?
另外,肥胖、缺乏運動、精神過度緊張等都會增加冠心病發生的風險。
?
當我們了解心臟性猝死的危險因素后,不必過度擔憂。雖然心臟性猝死的發病較為復雜,但我們可以形象地將之理解為由“定時炸彈”(基本病理因素如冠心病)與“引爆操作”(誘發因素如勞累激動等)共同造成的。那些經檢查證實心血管系統健康的人群,不會無緣無故發生心臟猝死。即使那些心臟相對健康,因為重癥心肌炎而猝死的中青年人,在猝死發生前也多有征兆,如過度疲勞感、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只是當事人忽視了這些警訊,才釀成悲劇。
?
而那些心臟相對健康的人群,要克服不良生活習慣、勞逸結合、鍛煉適度,不要太累,不要硬抗;心臟本身有恙的人群,應該定期檢查、按時服藥。
?
病情加劇但恐懼手術,恐生命有虞
?
目前,針對冠心病的檢查手段眾多:靜息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臟核磁共振、冠狀動脈CT、冠狀動脈造影等。其中,冠狀動脈造影加支架術是冠心病診斷及治療的重要手段,不過,不少民眾對其有恐懼感,在病情惡化時,仍拒絕介入手術,耽誤治療時機,以致終身遺憾。的確,在冠狀動脈狹窄小于70%的穩定性冠心病患者中,50%的病例通過服藥就可控制病情;但在不穩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尤其是發生心肌梗死),97%的病例需盡早通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才能獲得良好預后。一旦冠心病患者的胸悶胸痛癥狀加劇,持續時間延長,就意味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變得極不穩定,倘若這時繼續排斥介入檢查及手術,抱著僥幸心理,那就是與性命開玩笑了。(作者何奔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主任、沈瓏為仁濟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