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了 動起來,更精彩!

昨天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中醫專家認為,立春時節,順應春季陽氣升發、萬物始發的特點養生,對全年健身防病補益良多立春之際“防風通圣”
2月4日,立春。
?
一大早,太原市民侯先生將適量大黃、芒硝熬制成藥湯,全家人分服。侯先生告訴記者:“這樣的養生辦法,多年前就從前輩那里傳下來,通過瀉熱通便,清除冬天蓄積在體內垃圾,感覺很管用。”
“一些民間"偏方"直到現在仍然流行使用,說明它們的實用價值。”山西中醫學院副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醫藥項目評審專家馮前進說,民間有一種說法“有病沒病防風通圣”,防風通圣丸中含有大黃、芒硝成分,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立春時節,天下萬物包括人體在內,經過冬三月的蟄藏之后,陽氣開始上升,萬物開始萌發動起來,此時,人體內的“肝氣”也隨之升發,因肝氣喜條達,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
榆次區楊村“赤腳醫生”王彩玉從事農村衛生保健工作30多年,常采用一些民間古藥方為村民調理身體。村里一位趙老漢,每年立春時節身體易出現胃脘灼熱疼痛、大便秘結的癥狀,給他服用張仲景“大黃黃連湯”數劑,病癥即消失。
春燥謹防“命門之火”
“上火”是中醫專有名詞,中醫稱這種“火”為“命門之火”。正常情況下,“命門之火”藏而不露,動而不散,潛而不越,但失去制約,火性就會浮炎于上,表現出病癥,統稱“上火”。
山西省中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蘇娟萍認為,春天氣候干燥,天氣變化反復無常,不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從而引起“上火”癥候,引發情緒急躁。心情抑郁會導致肝氣郁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心情舒暢有助于養肝。
蘇娟萍說,立春后人體內陽氣開始升發,如能利用春季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采用科學養生方法,對全年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借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而養陽的關鍵在于“動”,切忌“靜”。
春季食物要“性味甘平”
我省中醫專家、永和縣中醫院院長王學詩介紹,中醫推崇“天人合一”,人是大自然的產物。一年四季中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不同時序,生物界依此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命節律,人應該順其自然護養陰陽。
按中醫五行學說,春天所對應的人體內臟是肝臟。肝氣旺盛,不宜補,因此,春季就有了“春不食肝”之說。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當春之時,“食宜減酸宜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所以,春令時節可以多食山藥、春筍、豌豆苗、韭菜等。其他如扁豆、菠菜、菜花、大棗、蜂蜜、奶制品等均適宜春季食用。
王學詩院長特別提醒,春天陽氣生發,飲食宜溫,有助撫陽,使人體旺盛起來,切不可多食生冷食物。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