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養老現狀:青年不愁父母養老問題

【byb.cn】(來源:中國青年報)?上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是最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亞洲國家。40多年來,日本針對老齡問題不斷嘗試和探索,建立了獨立的介護體系(介護是指以照顧日常生活起居為基礎、為獨立生活有困難者提供幫助——編者注)。
?
“日本的介護保險制度和人性化的養老設施值得我們借鑒。”近日,留日養老設施及老年人居住環境專家、北京賽陽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建筑師趙曉征,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
?
趙曉征,養老設施及老年人居住環境專家、北京賽陽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
中國青年報:日本青年為養老問題發愁嗎?
?
趙曉征:據我了解,日本青年并不為父母養老問題發愁,這得益于比較完善的養老體系。在制度方面,醫療保險、介護保險等相關保障逐步完善。養老金在日本被稱為國民年金,20歲以上60歲以下、在日本擁有居住權的居民都必須加入。40歲以上的人根據收入比例繳納介護保險費,達到需要介護狀態時就可以申請接受服務。在服務方面,生活援助和介護服務細致周到,非常人性化;在居住方面,針對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的老年住宅和養老機構,種類完善、配套齊全;在社會方面,建設全社會無障礙設施,比如地鐵上有老人專座和專門車廂,上下樓都有自動扶梯。
?
不過,日本“高齡化”的同時伴隨著“少子化”,領取養老金和介護保險的人越來越多,支付者卻相應減少了。所以,也有極少年輕人擔心年老后領不到足夠養老金和基本生活保障,就選擇少交或不交養老金。這無疑加劇了政府財政負擔,為今后的養老問題埋下了隱患。
?
中國青年報:對于老人護理難題,日本是怎么解決的?
?
趙曉征:1959年,日本頒布《國民年金法》,采取國家、行業、個人共同分擔的辦法,之后陸續出臺相關法案。在2000年開始實施介護保險制度。介護服務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居家介護服務和設施介護服務(“設施”類似于養老院——編者注)兩種形式,從申請程序、認定標準到監管機制都有一整套體系。
?
居家介護服務包括上門訪問(比如幫老人洗澡、看護、做康復訓練),居家療養管理指導,福利用具的租借等。
?
設施介護服務有十來種,其中特別養護老年公寓、老人保健設施、介護療養型老人設施這三種可以用介護保險。這些設施里,老人只需負擔10%的介護服務費用。根據不同的設施類型,個人還需負擔每月幾萬到十幾萬日元(13.5日元約合1元人民幣——編者注)不等的飯費和房費。
?
日本介乎保險制度還規定,“每5年為一個階段,屆時對此進行全面研討,在研討結果的基礎上,采取必要糾正措施。”比如,2005年根據之前5年發現的問題,重新構筑了介護預防服務體系,對于在設施里居住時需要的住宿費和伙食費等,實行個人負擔等。
?
中國青年報:日本的養老院有“一床難求”的情況嗎?
?
趙曉征:的確是,特別是帶有護理服務的、口碑好的養老設施,都是一開業就爆滿。所以日本人常說,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只有養老產業“一枝獨秀”。
?
近年來,小規模多功能的養老院增多,地點也更加地域化,讓老人離家不離街,方便家人看望和溝通。政府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為老服務,很多企業也愿意投資養老產業回饋社會,比如,利用企業閑置的舊樓改建或翻建老年公寓,讓周邊老人來居住。
?
中國青年報:現在我國也有不少企業“進軍”養老地產,日本的情況有什么值得借鑒之處?
?
趙曉征:在日本沒有所謂“養老地產”概念。單純將硬件冠以“養老地產”之名其實是我國的一個誤區。在日本做養老項目,硬件和軟件缺一不可。立項建設一個養老設施,和建設一所學校或一個酒店一樣,從前期投資、設計到后期的管理、服務,所有環節都要考慮。這與我國普通房地產的滾動開發、構建銷售模式是有本質區別的。日本養老項目更注重產品和服務,重點是持續性經營和細致周到的服務。比如,在建設選材上,多用木質、防滑材料,還會根據老人體型確定扶手位置等,后期介護服務配套更是全面,老人入住后的滿意度是追求目標。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