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政府從辦醫院轉為管醫院

江蘇省已經把公立醫院改革納入今年的重點工作,不僅要改革公立醫院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還要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改革,但目前關于公立醫院改革的具體方案仍未出臺,省政協委員們坦言,目前存在的種種矛盾將使改革顯得很困難,建議公立醫院改革一定要堅持“該留的留,該走的走”。
優質醫療資源的缺乏和現在老百姓對于醫療保障的期待,形成了一對強烈矛盾,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院長王虹說,“拿我們醫院來講,去年的門診量是280萬人次,平均每天近8000人次,最多的一天有11000多人次!大醫院負荷太重!”
不僅如此,醫院市場化的運作和其公益性質也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王虹說醫院要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可是又缺乏相對應的公費投入,公眾輿論指責醫院亂收費,亂檢查,但事實上醫院也有自己的苦衷,“大家問為什么一進醫院,不管什么病都要來驗個血,而且乙肝、丙肝什么檢驗項目都要驗,其實說穿了,醫院也需要證明一旦病人得丙肝并不是我們醫院在治療中造成的。”
王虹感慨地說,“現在醫生的壓力實在太大了,醫院病人一會簽這個同意書,一會簽那個同意書,不是我們推卸責任,實在是壓力太大沒辦法啊!”
對于目前的種種矛盾,省政協委員、鎮江市衛生局副局長趙慶榮也深有同感,“目前公立醫院的經費90%以上都要靠自籌,政府的投入對于醫院來說僅是杯水車薪,投入的不足,導致一些醫院只能向病人要錢。”
趙慶榮建議,政府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該走的走,該留的留”的原則,必要的醫院要留下,辦不好、辦不了的醫院都要改制。對于留下的醫院,政府應該全額撥款,醫院實行收支兩條線,同時以市區為單位,對醫院藥物進行統一采購,切斷藥品和醫務人員千絲萬縷的聯系。健全對公立醫院的監管體系,政府要從“辦醫院”轉為“管醫院”,真正履行全面的嚴格的監管制度。 ?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