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 金牌產品陷入"質量門"

據了解,在國家質檢總局向內蒙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出公函前,蒙牛方面曾向有關部門遞交了報告。“這個報告比較技術性,主要是解釋OMP的來源等問題。”林樹斌說。但他認為這個報告是蒙牛自己寫的,可信度不高。
IGF-1的致癌作用并無爭議,所以,蒙牛對此避之唯恐不及。
在發給本報記者的聲明中,蒙牛稱:“OMP與IGF-1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物質。”該聲明還表示,內蒙古質監局實地考察后的報告明確指出,“能夠證明OMP牛奶產品質量安全性和未添加IGF-1”。
但廣東省奶協2007年7月向衛生部提交的《請示》中,已明確提出“經查,蒙牛特侖蘇造骨牛奶添加、使用了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
方舟子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根據蒙牛公司申請專利時公布的材料看,OMP分子量的大小、氨基酸有多少個,和IGF-1是一模一樣的。分子量、氨基酸數量都相同,不可能兩種蛋白質在這兩方面一模一樣的,這是不可能的”。
前述廣東省奶協負責人的說法更為直接,“蒙牛有關負責人曾跟我們講,往牛奶添加使用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與添加使用一些鈣一樣,無需向政府主管部門作申報。”
蒙牛在聲明中還強調,“OMP就是國際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堿性蛋白MBP,其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蒙牛的OMP原料均從新西蘭TATUA公司進口”。
但2006年3月特侖蘇剛上市之際,蒙牛卻宣稱,特侖蘇OMP牛奶是蒙牛與公眾營養發展中心共同研發,并申請了專利。
多重危機
在IGF-1之前,三聚氰胺對蒙牛的重創已延續了5個月。
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訂單大跌,最危時期,訂單跌幅達80%,每日收奶量不到2000噸,僅為平時的15%-20%。其在全國范圍內的下架產品也損失嚴重,資金回籠困難。
當時有傳言稱,三聚氰胺事件導致蒙牛資金缺口達30億之巨。而2008年6月之前,蒙牛的現金與銀行結存為22.7億元人民幣,尚未償還的銀行貸款為2.659億元,負債率僅為4.2%。
蒙牛股價亦隨即大跌。2008年9月17日停牌前,其為每股20港元,9月23日復牌當日即大跌66%,11月,一度低至6.65港元。
隨著股價大跌,被外資機構“抄底”的風險又被觸發。當時,外資機構持有的蒙牛乳業的股份高達46%,遠超過蒙牛管理層所持股份。在資金困難和外資控股的雙重壓力下,2008年11月初,牛根生“萬言書”事件爆出。
盡管蒙牛集團新聞發言人趙遠花表示,蒙牛的市場份額已經恢復了80%以上,不過,情況仍不樂觀。
2008年底,蒙牛乳業發布的“盈利警告”稱,截至2008年12月底的財政年度,其有可能出現高達9億元的虧損。而蒙牛乳業上半年凈利潤為5.83億元,也就是說,蒙牛乳業在2008年下半年的虧損超過14.8億元。
而此番蒙牛金牌產品特侖蘇OMP牛奶,遭遇質量門,將進一步打擊蒙牛的盈利能力。特侖蘇是蒙牛旗下利潤率最高的產品之一,2008年中,蒙牛86%的收入來自液態奶,而特侖蘇所屬的UHT奶(超高溫滅菌奶)業務,占液態奶收入的65.8%。
蒙牛并未公布特侖蘇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率。但據悉,早在2006年,這一產品的銷售額已超過10億元,2007年,該產品銷售額更是突破30億元。還有消息稱,該產品毛利率達到150%以上。
?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22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發生低血糖時首選食物是什么...04-22
- [事件]“小胖墩”為何越來越多04-22
- [事件]一天中容易長胖的四個時間點04-22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