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曝湖南產煤重鎮超千人患塵肺病

曝湖南產煤重鎮超千人患塵肺病

byb.cn
[事件] 作者 :lili 日期:2013-7-31 06:57
    【byb.cn 】(來源:瀟湘晨報)翻開《邵陽市塵肺病診斷證明書》,照片中的李清迪笑容可掬。如今,這張笑臉只能定格在親人的記憶中。今年農歷六月初五,武岡市文坪鎮三聯村村民李清迪因肺部疾病離開人世,年僅50歲。

 

byb.cn
7月26日,武岡市文坪鎮花園村,61歲的姚作元坐在鄉村醫院的病床上,面色蒼白。當地醫院已經宣告他的病情無法醫治。

 

  就在去年農歷九月,李清迪的二哥李清蛟呼吸衰竭死亡,生前被診斷為塵肺三期。“我們三兄弟,現在就剩下我了。”兩人的大哥、66歲的李清怡一臉悲傷。三兄弟中,唯有李清怡沒有下井采過煤。

 

  文坪鎮是武岡市重要的產煤鄉鎮,下井挖煤一度是文坪鎮人除種田外最主要的謀生手段。從2009年起,文坪鎮陸續有村民被發現患上塵肺病。武岡市副縣級干部毛善文介紹,目前該市有2000多名塵肺病患者,其中來自文坪鎮的占據大部分,“至少有一兩千人”。

 

  作為產煤大鎮,人口超過4萬的邵陽市武岡文坪鎮如今已成為塵肺病重災區。7月26日,武岡市分管該項工作的副縣級干部毛善文介紹,文坪鎮的患者占該市塵肺病人的大部分。塵肺病患者李中秋、肖雄國等人自發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文坪鎮的塵肺病患者有1472人,其中三期塵肺患者378人;三年來未得到有效治療而死亡者有50多人。

 

  變遷從產煤重鎮到塵肺病重災區

 

  李清迪的兒子李副紅告訴記者,父親2009年被診斷為二期塵肺,此前曾在文坪鎮的雙扶煤礦采煤多年。“我們村目前有塵肺病人86人。”文坪鎮三聯村村委秘書李小剛告訴記者,患塵肺病的村民都在本鎮的煤礦采過煤。從2011年至今,三聯村因塵肺病死亡的村民除李清迪兄弟外,還有李開優、李清滔、蔣先校、蔣紹國4人。

 

  經過2012年整合,文坪鎮目前有國有煤礦2家,私營煤礦6家。而在1980年代至本世紀初,由于管理不規范等歷史原因,文坪鎮內的小煤窯幾乎“遍地開花”。“那時候的小煤窯有幾千家。”文坪鎮黨委委員喻心爍說。由于生產工藝落后、防護條件差,下井的村民長期吸入各類粉塵。曾在鎮內的尤麻坪煤礦連續干了8年的李中秋說,自己當時主要從事塵灰較大的打鉆,“連口罩都沒發一個”。

 

  塵肺病一般被認為有5年至20年的潛伏期。從2009年起,文坪鎮陸續有村民被發現患上塵肺病。2010年,大量的采煤村民到邵陽市疾控中心檢查。“一診斷,已經是三期了。”雙江村塵肺患者李烈偉說,自己在煤礦干了18年,從2012年3月起,他無法行走,只能躺在床上。

 

  塵肺病種類主要有煤工塵肺和矽肺兩種,由于湖南的地質巖層中含二氧化硅濃度較高,故塵肺患者以矽肺為主。今年春節后,文坪鎮塵肺病患者李中秋、肖雄國、蔣康平等人對全鎮26個村進行統計并登記造冊,包括患者姓名、身份證號和塵肺病診斷證明書編號。根據這份《文坪鎮矽肺病花名冊》提供的數據,文坪鎮目前共有1472名塵肺病患者,其中一期患者607人,二期患者487人,三期患者378人。

 

  補償塵肺三期補3萬,猶如杯水車薪

 

  從2010年起,武岡市協調各鄉鎮煤礦,對塵肺病人進行補償,其標準是“一二三”,即一期、二期、三期塵肺病患者分別一次性補償1萬、2萬和3萬。毛善文稱,目前仍有少部分塵肺病患者沒有領到補償,主要原因是一些小煤窯由于國家政策關閉之后,“連老板都找不到了”。關于塵肺病患者的補償問題,毛善文介紹,武岡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將采取措施逐步解決一些問題,“第一,讓他們有飯吃,第二,生病有大病救助”。

 

  對于許多病情嚴重者來說,補償遠不夠支付治療費用。花園村的三期塵肺患者姚作元花了10萬元治病,目前只能躺在床上吸氧維持生命,基本上放棄了治療;三期塵肺患者李烈偉治病已花14萬多元,目前每月仍需住院治療20天。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然而,對于許多塵肺病患者來說,職業病診斷、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賠償等程序“耗不起”。維權程序尚未走完,塵肺病患者就離開人世的例子并不鮮見。

 

  因為沒領到補償或補償過低,今年5月和6月,文坪鎮及周邊鄉鎮的眾多塵肺病患者多次到武岡市反映情況。文坪鎮石井村3組的三期塵肺患者劉先良參加了6月28日的反映情況。當晚,他的低保證被組長劉桂順收走。7月27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的劉桂順解釋,收走劉先良的低保證是村支書的要求。對此,文坪鎮黨委委員喻心爍解釋:“可能有些干部做工作時隨便說說,但肯定不會這樣做。”

 

  對話“按照標準補償到位,那要幾個億”

 

  瀟湘晨報:許多塵肺患者的治療費都超過10萬元,他們反映政府1萬-3萬的補償標準太低了。

 

  毛善文:這個我們理解。主要是今年煤炭企業不很景氣,另外我們武岡的政府財力很有限。按照標準補償到位,那要幾個億,那怎么得了。我們就是盡量保障他們,第一有飯吃,第二生病有大病救助。

 

  瀟湘晨報:據了解還有一些患者沒有拿到補償款。

 

  毛善文:還有少部分沒有補償的,主要是一些小煤窯由于國家政策關閉之后,老板找不到。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市政府可能近段時間就要研究這個問題。

 

  瀟湘晨報:對于塵肺病患者的補償和治療,武岡市目前還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毛善文:對這塊工作,我們武岡非常非常重視。第一,成立了市長當組長的領導小組;第二,沒有加入農合的,幫他們加入農合,解決了醫保;第三,把三期塵肺病人納入低保,今年還調到最高檔;第四,市里恢復了教育救助,塵肺病子女考上大學的,就讀期間每年資助1000元;第五,除了春節慰問和臨時救助,爭取從明年元月份開始,每年給塵肺三期病人2400元的生活費。在武岡財政相當困難的情況之下,做到這一步,我們也是想盡了辦法。

 

  姚作元:文坪鎮花園村村民,61歲,塵肺三期病人;鄉村醫生稱,情況好也許還能堅持兩三個月,但也有可能隨時有生命危險

 

  病情發展

 

  2010年:呼吸不暢,吐血

 

  2012年初:走路呼吸困難,走200多米需要蹲下來休息4次

 

  2012年10月:無法行走,24小時躺在床上

 

  2013年5月:無法直立,無法躺臥,只能撐著墊高的被子坐著

 

  3年,從120多斤到60多斤

 

  鼻孔插著吸氧管,雙手撐著墊高的棉被,坐在一張陳舊的木床上,不時傳出微弱的呻吟,這是7月26日記者見到的姚作元。3年前,姚作元體重120多斤,如今,他只有60多斤——肌膚干癟,胸部肋骨顯現;捋上褲腳,腿如枯柴,關節處髕骨突兀。

 

  姚作元告訴記者,他在文坪鎮的7家煤礦前后干了25年,病發前在尖石山煤礦采了兩年煤。采煤曾讓他的家庭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為此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2010年7月,姚作元被邵陽市疾控中心診斷為三期塵肺,獲得3萬元補償。之后,他陸續到武岡的醫院治療,但病情日益加重。

 

  妻子李春梅介紹,姚作元是今年2月從武岡市的醫院運回家的,“醫院說只能活四五天了,叫我們回來準備后事。”家人并沒完全放棄,每天從村里的鄉村醫生那里拿些消炎藥,還買氧氣給姚作元吸氧。姚能活到現在,被村里人視為“奇跡”。

 

  但病情持續加重,姚作元感到呼吸越來越吃力了。“氣上不來,胸口又悶又痛。”姚作元呻吟著告訴記者,現在自己每天都難受得無法入睡,只在凌晨四五點鐘,困得實在受不了才會打個盹。姚作元現在每天吃兩餐,“一天總共就是吃兩調羹米飯。”李春梅說。

 

  有村民建議姚作元去邵陽或長沙治療,這個建議被他否定。“我搭車受不了,太遠了。”姚作元用微弱的聲音說。而放棄治療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家庭已無法支撐巨額醫藥費用。兩年多來的治療,3萬元的補償款早已用完。李春梅告訴記者,目前光醫藥費就花了10萬元,“還借了5萬塊錢”。

 

  去年,58歲的李春梅還堅持種了2畝多田。今年姚作元病情加重,她只得專門照料,抽空種些小菜。媳婦則在家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全靠兒子在廣東打工,每月工資兩千多元。

 

  盡管姚作元生命危在旦夕,但李春梅堅持不要兒子回家。“他爹死了以后,就打電話叫他回來。”李春梅說,“沒辦法,家里一分錢收入都沒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