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股市震蕩有多少人因此失眠

股市震蕩有多少人因此失眠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5-7-9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自6月中下旬以來,滬深股市的一路狂跌,讓廣大股民叫苦不迭。特別是在上一波牛市中匆忙“入市”的大量股民,甚至還沒來得及感受到賺錢的欣喜,就陷入了這一輪的恐慌焦慮中。全民炒股的副作用正在此次股市巨震中逐漸顯現。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六科副主任 劉梅顏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黨俊武
  武警總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理療科主任、原心理科主任 許建陽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資深心理醫生 劉寶鋒


  “如果沒炒股,至少能睡個好覺”   

  7月6日,已經是凌晨3:20,肖萊(化名)還沒睡著。周末連續放出的“救市”信息,讓她感覺這個周一是場或許能贏的“戰爭”,但又不能太樂觀。在前一天的微博里,她寫道,我寧愿不掙這一波牛市的錢,也不想如此擔驚受怕,被股市的震蕩嚇得睡不著覺。“如果我沒炒股多好,至少能睡個好覺,做個好夢。”   

  山東省濟寧市的劉先生也至少有半個月沒睡好覺了。他說:“自6月份股市震蕩以來,漲了睡不著,擔心會跌下來;跌了擔心會繼續跌,又盼著趕緊漲。反正不管怎么著都不舒服。”他最近瘦了2公斤,看到大盤就心跳過快。由于炒股,他跟家人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哪怕中午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也是盯著手機上的大盤看,老人和愛人都不支持他炒股,沒少因為這個吵架。

  事實上,和肖萊、劉先生一樣,近期因股市震蕩導致的“炒股綜合征”逐漸增多。輕者焦躁不安、睡不好覺,重者精神失常、突發心臟病,甚至抑郁自殺。據媒體報道,6月19日中午,重慶市79歲的張伯文(化名)在證券大廳突發心臟病摔倒;溫州30多歲的市民小花(化名)虧損400多萬,只要一聽到“股票”或與股票相關的話,便全身發抖、胸悶喘不過氣。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理科醫生介紹,近半個月來,每天都會有3~6人因受不了股市震蕩,到該院接受心理治療。

  股市震蕩引發身心傷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六科副主任劉梅顏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從生理角度來看,炒股最易引發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有研究文獻發現,股市如果在短時間內暴跌,會對經濟受損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并累及心臟。如果股民本就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則更容易加速損傷,甚至引起心絞痛等病的突然發作。即便股市處于上行階段,“一夜暴富”的巨大變化也有可能導致很大的精神壓力,增加心臟病突發的風險。   

  此外,壓力過大還會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從而導致胃腸功能下降。很多人為了看盤,長時間坐著,盯著大盤走勢,也會導致運動量減少。久坐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的病情控制非常不利。   

  在武警總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理療科主任、原心理科主任許建陽教授看來,從上世紀90年代中國股市開始運作至今,股民們在一波又一波的股市跌宕中已經有所成長,心理狀態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脆弱,動輒傾家蕩產、跳樓尋死。但如果刺激過大,比如股市大漲大跌,或個人心理承受力偏弱,仍可能導致諸多不良情緒。其中最常見的是抑郁、焦慮、躁狂或躁郁等雙向情感障礙表現,有時也會像上癮一樣,伴有一定的強迫癥狀,只要不關注股市變化,就坐立不安,出現身心不適。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資深心理醫生劉寶鋒說,自己在工作中也曾遇到過股民前來咨詢的情況。“炒股失敗的人會產生回避心理,不愿意相信已經失敗的事實,甚至害怕別人提起任何跟股市相關的情況,極少數人還會出現絕望感。另有部分人會因為股市失利,自信心遭受巨大打擊,對自己的能力、判斷力產生懷疑,這種后續影響常常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慢慢進行修補。”

  全民炒股多是跟風   

  2014年,A股給每個中國股民平均發了近1萬元的年終獎,吸引了近千萬新開戶股民入市。其中,很多退休老人、公司白領,甚至高中生,在還沒搞清什么是盤整、跳空,看不懂K線走勢、股市理論等之前,就把大把的錢投入其中,想從牛市中分一杯羹。專家指出,這種跟風現象其實折射了目前國人的一些普遍心態。   

  從眾心理。劉寶鋒說,親朋炒股獲利、媒體宣傳股市進入“牛市”等環境因素,會直接刺激人產生入市沖動。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往往只會注意到成功范例中賺錢的一面,忽視其風險,或是僥幸覺得,即便股市大跌,國家也會采取措施救市,大家一起分擔風險。   

  好賭心。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社會存在規則性不強、信仰缺失等問題,這就導致人們產生重利益、想暴富的心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社會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公正現象,比如誠實勞動的人致不了富,投機倒把、弄虛作假的人卻成了富翁。這使得人們的投機和僥幸心理被放大,賭博心由此產生。   

  貪婪本性。許建陽說,人性中有著貪婪的一面,比如看到別人大賺一筆,自己一定要分一杯羹,否則就心理不平衡;錢投進去如果漲了,就想一直漲。這種心理狀態讓人變得永不知足,增加了炒股風險。

  端正心態,分清投資與投機   

  “端正炒股心態,首先應該分清投資和投機的不同。”劉寶鋒認為,首先,要有賠錢的準備。股市中,賺錢者有,賠錢者更多,不應過度放大炒股好的一面。其次,投入精力和資金應掌握一定的度,以不打亂生活為標準。那種看到牛市就不斷追加金錢,甚至不惜借錢的心態萬萬要不得。再次,拉長心理預期時間,杜絕一夜暴富心理。炒股是投資,不是投機,不應期待短期內獲得巨大收益。多考慮長遠效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壓力,平和看待股市的跌宕起伏。

  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周榮斌提醒,本就心理承受力較弱的人,勝負感太強的人,以及平時較難調適自己的人,都應該謹慎入市。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則表示,中老年人在做投資時尤應慎重,留下一部分“保命錢”堅決不動。“最不可取的是將手上的余錢全部投入股市,這好比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很有可能喪失本有保障的老年生活。”▲(本報記者張芳、江大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