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天源,男,1965年10月28日生。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教學部副主任、支部書記,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9年7月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系,獲醫學士學位。
1990年9月至1991年3月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骨科進修。
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系在職研究生,獲醫學碩士學位。
1989年8月至今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從事教學、科研、臨床工作。
研究領域:針灸學:針刺的量效與時效關系研究。
按摩推拿學: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與評價
(1) 教學
能夠獨立承擔本科、研究生《按摩推拿學》、《中醫傷科學》、《針灸學》的教學工作。
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本學科的基本技能培養,注重知識結構的建立與知識點的連接,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與理論,熟練運用計算機教學、輔助教學。先后主編出版了教材、教學參考資料、幻燈片、錄像帶、單機版課件、數據庫版課件和網絡版課件,在形象化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從事按摩推拿、針灸臨床治療工作。
按摩推拿臨床中提出:“以最小的力、用最簡單的方法、使患者痛苦最小、療效最好、療程最短”的治療理念;強調中醫理論指導下的按摩推拿治療方案。擅長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落枕等脊柱相關疾病,骨性關節炎,退行性病變,急性損傷,慢性勞損,腱鞘炎,滑囊炎,骨折,脫位。
針灸治療中注重整體治療,以經絡辨證為主,精簡用穴,根據病情選擇針灸器具,輔以各種手法為患者解除病痛。擅長治療痛證,痿證,痹證,消化系統疾病。
科研方面主要從事針刺的量效與時效關系研究,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效果評價。先后主持完成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北京市教委教改課題、教育部課題和3項北京中醫藥大學校級課題;參與1項衛生部課題、2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5項校級課題的研究工作。
(1) 獲獎情況
作為第1完成人,先后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教育部全國網絡課程與多媒體課件大獎賽三等獎、2次獲北京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中醫藥院校優秀課件評比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次、入圍第五屆法國莫必斯多媒體大獎賽決賽并獲中國賽區的“中國杯”。
1) “中國按摩推拿學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的開發研制,中醫教育,1997;16(4)。
2) 彈撥穴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8例,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21(6):67-68。
3) 談缺盆處的經脈交會及臨床意義,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22(4):77-78。
4) 利用啟發性談話法提高學生臨床基本技能,中醫教育1999;18(增刊)。
5) “中國針灸腧穴學多媒體數據檢索系統”的開發研制,中醫教育,2000;19(1):25-29。
6) 電針不同穴位、頻率對胃粘膜保護作用的觀察,中國針灸,2001;(11):667-669。
7) 針灸治療胃潰瘍述評.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5(增刊):53~55。
8) 談“按摩推拿手法分類”的教學方法.中醫教育,2003;22(4):41~42。
9) 談手法基本要求的拓展教學.中華推拿療法雜志,2003;2(3)25~26。
1) 保健與保健按摩.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合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4.12版,主編。
2) 中國按摩推拿學(錄像帶).北京科影音像出版社;1995年版,主編。
3) Chinese Anmo-Tuina按摩推拿(多媒體光盤)英日文版.ISBN CN-LBC-96-0001-1/V.R,主編。
4) 中國按摩推拿(多媒體光盤)中文版.ISBN 7-980001-26-5新出音管(1996)95號,主編。
5) 按摩推拿手法幻燈片.清華大學音像出版;1998.1版,主編。
6) 按摩推拿手法彩色圖譜.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5版,主編。
7) 圖解保健按摩科技文獻出版社;1999.11版,主編。
8) 肩周炎.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0.9版,主編。
9) 推拿手法學(高等中醫院校協編教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0版;編委。
10) 推拿手法學(21世紀課程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版;編委。
11) 推拿手法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年;編委。
12) 按摩推拿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8版,主編。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