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利,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導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腫瘤重點專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西醫結合臨床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國家衛計委“優秀共產黨員”,中國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德藝雙馨“人民好醫生”。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經方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腫瘤微創治療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西醫結合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自然基金評議專家。
2004.12月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專業博士后出站,師從著名中醫、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專家樸炳奎教授,出站后,創建成立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
2004.11至2015.12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主任,2016.1人才引進到全亞洲最大的腫瘤防治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暨中國國家癌癥中心,擔任中醫科主任。
1、與手術結合:中醫藥可以通過補氣養血、健脾益氣,使手術順利進行,減少術后并發癥(如:胃癱、頑固性呃逆、膀胱麻痹尿潴留等),促進術后恢復;
2、與放、化療結合:中醫藥可以增加放、化療的療效,減輕放、化療的毒副反應, 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等;
3、對不能手術和放、化療的老年腫瘤患者以及晚期患者,中醫藥可以改善患者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4、中醫藥可以發揮傳統的養生優勢,預防腫瘤復發和轉移。
提出了腫瘤骨轉移治療的“平衡阻斷”療法,開展了腫瘤骨轉移影像及骨代謝特異性標志物診斷研究,研制的“益腎骨康方”、“骨痛貼”、“骨康膏”,在治療癌性疼痛、促進骨質修復方面療效顯著,已形成了一定的診斷及治療的特色優勢 ,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北京市科委 “首都特色專項”《扶正解毒化瘀法治療癌性軀體痛的臨床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溶骨性骨轉移瘤的信號轉導機制及扶正解毒化瘀中藥的干預作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科技提升專項立項資助課題《補腎化瘀中藥聯合熱療治療骨轉移癌疼痛的臨床研究》,曾長期擔任核心期刊《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英文編委,《中國誤診學雜志》編委,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SARS中醫治療規范的部分英文翻譯工作。已發表專業論文40余篇,主編專著《簡明中西醫結合腫瘤病學》,參編著作5部。2008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稱號,2010年在“中醫中藥全國行”活動中獲“全國中醫藥科學普及金話筒獎”。主編的專著《簡明中西醫結合腫瘤病學》2010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2015.2.28應New England Acupuncture & Oriental Herba邀請參加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并做學術報告,2015.3.1應Masssachusetts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i邀請參加在哈佛大學醫學院舉行的Harvard TCM Forum(哈佛中醫論壇)并做學術報告: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已培養畢業研究生20余名,目前在讀6名,在站博士后1名,指導的在站博士后獲得博士后基金資助與IUPUI大學(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里斯聯合分校)合作完成博士后課題工作。
- [事件]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04-12
- [事件]放低語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