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會穴

【名稱】:聽會
【歸經】:膽經穴
【拼音】:Tīng huì
【國際標準代號】:
GB02
【定位】: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流膿,齒痛,下頜脫臼,口眼喎斜,面痛,頭痛。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描述】:
[穴義]膽經經氣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
1)聽會。聽會者即耳能聽聞聲音也,此指穴內的天部氣血為空虛之狀,無物阻隔聲音的傳遞也。本穴物質為瞳子髎穴下傳的天部寒濕水氣,至本穴后,此氣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濕水氣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氣血因而變得虛靜,如遠處聲音聽亦能明,故名聽會(除上述解釋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從陰陽的角度來解釋聽會之名。聽的感官過程為耳朵接收外部聲音,也就是從外入內、從陽入陰。由于聲音傳遞的這一過程是從陽入陰,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氣血運行變化也要與此同步,表現出由陽向陰的變化轉變,如此,人體外部的聲音之陽才能進入體內的陰部,聲音感受器才能聽之而會。)
2)耳門。耳,穴在耳部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耳門名意指膽經氣血由此進入耳腔。如聽會之解,本穴的氣血變化為氣態物散熱冷降并化為地部經水,經水則循本穴的地部孔隙進入耳腔,本穴如同膽經氣血出入耳的門戶,故名耳門。
3)聽呵。聽,聞也。呵,大聲喝叱之意,此指體表外部的聲場強度大于體表內部。聽呵名意指體表外部的聲場強度要大于體表內部耳朵才能聽受。聽訶名意與聽呵同,訶為呵的異體字。
4)后關。后,指頭的后部,前為陰、后為陽,此指陽氣。關,關卡。后關名意指穴外的陽熱之氣不能進入穴內。理同聽會名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
[功能作用]清降寒濁。
最新文章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長回來04-08
- [事件]食物過敏成多國餐飲的新挑戰04-08
- [事件]白葡萄酒與皮膚癌關系大04-08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事件]整夜不睡體內炎癥增加04-07
- [事件]力量訓練對老年失眠有幫助04-07
- [事件]挖鼻孔致動脈血管破裂04-07
- [事件]社會角色多健康感覺好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