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陽穴

【名稱】:沖陽
【歸經】:胃經穴
【拼音】:Chōng Yáng
【國際標準代號】:
ST42
【特點】:
本經原穴。
【定位】: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主治】:口眼歪斜,面腫,齒痛,癲狂癇,胃病,足痿無力。
【刺灸法】: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
【描述】:
[穴義]胃經經水在此氣化為陽熱之氣。
[名解]
1)沖陽。沖,穴內物質運動之狀。陽,陽氣。沖陽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經水氣化沖行天部。本穴物質為解溪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傳至本穴的經水較為稀少,經水受脾土之熱而大量氣化沖行于天,故名沖陽。
2)會原。會,聚會。原,本源。會原名意指本穴氣化之氣為胃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本穴物質為胃經經水的氣化之氣,其氣性溫濕熱,同合于胃經氣血之性,為胃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故名會原。
3)跗陽。跗,腳背也。陽,陽氣也。跗陽名意指本穴為腳背陽氣的主要輸供之處。本穴為胃經之穴,位處腳背,氣血物質為氣化的陽熱之氣,較之足部其它經脈各穴提供的陽熱之氣為多為強,故名跗陽。
4)會屈。會,聚會。屈,虧缺。會屈名意指胃經經水在此虧缺。本穴物質為解溪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的運行變化為水液氣化,流來的經水因氣化而不斷虧缺,故名會屈。會涌名意與會屈同,涌指本穴的氣化之氣涌出穴外。
5)會骨。會,聚會也。骨,水也。會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經水有部分會聚本穴。
6)胃經原穴。本穴地部經水的氣化之氣性合胃經之氣血,為胃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故為胃經原穴。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氣化之氣。
[運行規律]經水快速氣化并循胃經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燥化胃經水濕,生發陽氣。
最新文章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長回來04-08
- [事件]食物過敏成多國餐飲的新挑戰04-08
- [事件]白葡萄酒與皮膚癌關系大04-08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04-07
- [事件]整夜不睡體內炎癥增加04-07
- [事件]力量訓練對老年失眠有幫助04-07
- [事件]挖鼻孔致動脈血管破裂04-07
- [事件]社會角色多健康感覺好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