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小手機大女性患腕管綜合征增多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5-8-16 00:01
【byb.cn 】(來源:中新網)中新網杭州8月14日電(記者 謝盼盼 通訊員 宋黎勝)隨著智能手機的屏幕變大,由此而來的手掌問題變得層出不窮。14日,浙江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畢擎表示,4英寸大小的手機更符合女性手掌寬度,一個多月來,已經確診了20多例因為手掌和手機尺寸嚴重不符,引發腕管綜合征和腱鞘炎的病例。
畢擎介紹,最近發現病人里,多了一個以前很少見的群體:她們大多為年輕女性,癥狀多為左手無力,大拇指到無名指指尖麻木,握不住東西,大拇指活動時肌腱會痛等。而且,復發率很高。“按以往經驗,引起這類癥狀的往往是因為頸椎病,或是工作中過度用手如打字等,可這些女性基本不存在這些問題。”
一名年輕的女性患者說,換了iPhone6Plus半年后開始,出現指尖麻木的癥狀,拇指也很不靈活,握不住東西,后來接聽手機也變得困難,超過一兩分鐘,就會覺得拇指和食指把持不住手機,腕部、前臂掌側酸痛,得換右手拿著。“手機是每天寸步不離的,除了打電話,平時沒事的時候,就用手機上網、發微信、發微博、玩游戲,算算每天總有個三四個小時是花在手機上。睡覺前躺在床上,也要玩手機玩到累為止。”
畢擎了解到,該患者玩手機的姿勢,一般是左手握著它,右手在屏幕上點點劃劃。“基本上已可以肯定,她左手的毛病是長期握著尺寸不合適的大屏幕手機造成的,病名叫腕管綜合征和腱鞘炎。”
畢擎指出,一般情況下,手有兩個最主要的位置:一個是休息位,即手處于自然靜止狀態姿勢,越接近休息位的手部工作對手部的勞損、影響相對越小。第二個位置叫功能位。此時,手根據不同需要,能夠很快做不同動作,如張手、握拳、捏物等,但做這些動作有限度,腕關節背伸約在20-25度。長時間保持或超越這個位置的活動就會引起手部、腕部的疲勞,出現腕管內腱周滑膜增生和纖維化、腕管容積減小、正中神經卡壓,從而導致手麻、無力等癥狀。
畢擎打趣說,以前玩電腦的人多,患“鼠標手”得多,現在玩手機的人多了,應運而生了“手機手”。“選擇合適的手機寬度,是預防‘手機手’的最好辦法。一旦得了‘手機手’,輕的得用支具制動,一般得固定兩周。重的還得考慮手術治療,做腕管松解手術。”
因此,畢擎建議,手機寬度應該不要超過虎口到食指中節的距離。男性的手掌相對較大,選擇大屏幕手機問題不大,但大部分女性手掌較小,較適合的還是3.5-4英寸的手機。(完)
畢擎介紹,最近發現病人里,多了一個以前很少見的群體:她們大多為年輕女性,癥狀多為左手無力,大拇指到無名指指尖麻木,握不住東西,大拇指活動時肌腱會痛等。而且,復發率很高。“按以往經驗,引起這類癥狀的往往是因為頸椎病,或是工作中過度用手如打字等,可這些女性基本不存在這些問題。”
一名年輕的女性患者說,換了iPhone6Plus半年后開始,出現指尖麻木的癥狀,拇指也很不靈活,握不住東西,后來接聽手機也變得困難,超過一兩分鐘,就會覺得拇指和食指把持不住手機,腕部、前臂掌側酸痛,得換右手拿著。“手機是每天寸步不離的,除了打電話,平時沒事的時候,就用手機上網、發微信、發微博、玩游戲,算算每天總有個三四個小時是花在手機上。睡覺前躺在床上,也要玩手機玩到累為止。”
畢擎了解到,該患者玩手機的姿勢,一般是左手握著它,右手在屏幕上點點劃劃。“基本上已可以肯定,她左手的毛病是長期握著尺寸不合適的大屏幕手機造成的,病名叫腕管綜合征和腱鞘炎。”
畢擎指出,一般情況下,手有兩個最主要的位置:一個是休息位,即手處于自然靜止狀態姿勢,越接近休息位的手部工作對手部的勞損、影響相對越小。第二個位置叫功能位。此時,手根據不同需要,能夠很快做不同動作,如張手、握拳、捏物等,但做這些動作有限度,腕關節背伸約在20-25度。長時間保持或超越這個位置的活動就會引起手部、腕部的疲勞,出現腕管內腱周滑膜增生和纖維化、腕管容積減小、正中神經卡壓,從而導致手麻、無力等癥狀。
畢擎打趣說,以前玩電腦的人多,患“鼠標手”得多,現在玩手機的人多了,應運而生了“手機手”。“選擇合適的手機寬度,是預防‘手機手’的最好辦法。一旦得了‘手機手’,輕的得用支具制動,一般得固定兩周。重的還得考慮手術治療,做腕管松解手術。”
因此,畢擎建議,手機寬度應該不要超過虎口到食指中節的距離。男性的手掌相對較大,選擇大屏幕手機問題不大,但大部分女性手掌較小,較適合的還是3.5-4英寸的手機。(完)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最新文章
- [事件]“先菜后飯”并非人人適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10
- [事件]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塊肌肉牽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風險04-09
- [事件]辦公室21℃效率最高04-09